研究发现:到50岁时,如果你的身体没有这5个毛病,寿命至少能延长10年
20小时前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终生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中对危险因素动态变化的空白,也首次系统量化了典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全因死亡风险的终生影响。
心血管疾病(CVD)长期以来稳居全球主要死因之列,其背后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
然而,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开创性研究揭示:约半数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竟源自五大“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异常(过轻或超重/肥胖)、糖尿病及吸烟。
这一发现为全球公共健康策略指明了方向,也为每个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钥匙”。

这项由全球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盟(GCVRC)主导的宏大研究,融合了来自六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7万名参与者的个体数据。
研究聚焦于50岁这一人生关键节点,通过对比不同危险因素组合,科学量化了心血管风险及其对终生寿命的影响。
令人振奋的是,50岁时未携带任何上述五大风险因素的人,预计寿命比同时存在全部五种危险因素的人长出10年以上。
在这些无危险因素的男女中,既能显著降低90岁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能大幅减少早逝的概率。
具体来看,五大风险因素各自对寿命的影响不尽相同。
戒烟的益处最为显著,可使无心血管疾病寿命延长5年左右,总寿命提升近5年;
其次是糖尿病的控制,无糖尿病者寿命也显著延长;
高血压的管理虽相对影响稍小,但在中年阶段积极控制,能最大程度延长无心血管疾病的寿命;
体重保持正常虽对寿命影响较小,却依然不可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强调了危险因素随年龄变化的动态性:在50-55岁期间积极干预,特别是在55-60岁之间控制高血压和戒烟,对延长寿命效果最佳。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地区之间寿命差异的明显异质性,这提示公共卫生策略需结合地方实际,精准施策。
更重要的是,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明显:控制得越多,寿命延长越显著,这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终生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中对危险因素动态变化的空白,也首次系统量化了典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全因死亡风险的终生影响。
总而言之,心血管疾病虽复杂多变,但williamhill asia 却可以掌握改变命运的“密码”——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管理、糖尿病控制及戒烟。
通过科学管理这些风险因素,每个人都可能为自己争取十年以上的健康时光,从而拥有更长久、更健康的人生。
参考文献: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1587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血管疾病#
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