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半年随访追踪: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纯超声下治疗主动脉侧无缘房缺
2025-06-14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7 岁男童患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伴永存左上腔静脉,术中选用 12F 可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术后 3 月及 6 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逐渐降解。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岁。
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
① 内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
② 继发孔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剑下双房切面断距约7.7mm,断缘距下腔静脉14.7mm(残缘质韧),断缘距上腔静脉13.2mm(残缘质韧);大动脉短轴切面断距约6.1mm,断缘距主动脉0mm,断缘距主动脉对侧壁10.9mm(残缘质韧),四腔心切面断距约5.7mm,断缘距二尖瓣13.2mm(残缘质韧)。室间隔连续完整。动脉导管未开放。
③ 三尖瓣开放正常,关闭欠佳,其余瓣膜回声光滑,启闭正常。二尖瓣环径24mm,三尖瓣环径23mm。各房室腔内径正常。
④ 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⑤ 心包腔内未探及液性暗区。
⑥ 左位主动脉弓。
⑦ 左房室沟区冠状静脉窦增宽,大小约17.0mm×10.8mm,追踪探查可见降主动脉左外侧有一宽约6.9mm的管状回声与冠状静脉窦相连后入右房,入右房口处内径12.3mm。CDFI: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束。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四条肺静脉回流至左房。
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 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冠状静脉窦增宽,永存左上腔静脉。
2 临床策略
术中选伞策略
入院后术前测量剑下双房切面断距约7.7mm,术中TEE实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为5.58mm,最终决定选择使用BDASD-Ⅱ 12封堵器,12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手术通过TEE引导进行。
术中TEE实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为5.58mm。
3 手术过程
导丝过隔,送入封堵器
撤出扩张管,TEE下可见双轨征。
左盘展开
左盘展开。
左盘贴靠。
右盘展开
右盘展开。
轻推钢缆,右盘成型。
牵拉试验
后撤鞘管,牵拉钢缆,可见仅封堵器右盘随牵拉活动。
锁定
前推外套管和钢缆,抵住封堵器,进行锁定。
锁定后牵拉。
二次锁定
锁定后观察,释放
超声下可见无分流。
封堵器释放。
4 术后随访
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残余分流
超声所见:
① 内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
② 房间隔可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形态良好,室间隔连续完整。动导管未开放。
③ 各瓣膜回声光滑,启闭正常。各房室腔内径正常。
④ 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⑤ 心包腔内未探及液性暗区。
⑥ 左位主动脉弓。
⑦ 左房室沟区冠状静脉窦增宽,内径约7.7mm,追踪探查可见降主动脉左外侧有一管状回声与冠状静脉窦相连后入右房。
CDFI: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信号。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
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残余分流
超声所见:
① 内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
② 房间隔可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形态良好,胸骨旁四腔心切面测左盘直径约12.0mm,右盘直径约10.6mm,腰部直径约6.0mm。室间隔连续完整。动脉导管未开放。
③ 各瓣膜回声光滑,启闭正常。各房室腔内径正常。
④ 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⑤ 心包腔内未探及液性暗区。
⑥ 左位主动脉弓。
⑦ 左房室沟区冠状静脉窦增宽,大小约11.2mm×8.0mm,追踪探查可见降主动脉左外侧有一管状回声与冠状静脉窦相连后入右房。
CDFI: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信号。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收缩期三尖瓣房侧探及微量反流信号,反流面积0.6cm2。
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
5 病例小结
1. 该病例入院后术前测量剑下双房切面断距约7.7mm,术中TEE实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为5.58mm,断缘距下腔静脉14.7mm(残缘质韧),断缘距上腔静脉13.2mm(残缘质韧);大动脉短轴切面断距约6.1mm,断缘距主动脉0mm,断缘距主动脉对侧壁10.9mm(残缘质韧),四腔心切面断距约5.7mm,断缘距二尖瓣13.2mm(残缘质韧)。
2. 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经沟通后患者主动选择使用可降解封堵器,患者术后3月随访超声报告可见:房间隔可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形态良好,房间隔连续完整,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信号,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术后6月随访超声报告可见:房间隔封堵器位置固定,形态良好,左盘直径约12.0mm,右盘直径约10.6mm,腰部直径约6.0mm,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信号,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
3. 可降解封堵器植入后6~12个月内逐渐降解,避免了永久性异物留存体内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和血栓形成)。术中封堵即刻,超声下可见稳定封堵缺损,无残余分流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超声下可见封堵器伴随自体组织修复逐渐降解,缺损处逐渐形成稳定的房间隔结构,无残余分流发生,封堵状态良好。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房间隔缺损# #可降解封堵器#
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