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PC:血压与动脉硬化的性别差异,中年血压升高对女性动脉僵硬的长期影响
6小时前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通过对血压分级与动脉硬化的长期关联进行性别分层分析,首次系统评估了早期中年血压升高对晚年动脉病变的性别影响。
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疾病(CVD)的首要风险因素。近年来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女性对血压升高的心血管风险比男性更为敏感,尤其是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提升幅度更大。然而,血压不同分级对动脉功能改变,即动脉僵硬的性别差异尚缺乏系统证据。动脉僵硬作为高血压导致心脑肾等终末器官损害的中介指标,能较早反映心血管风险累积。因此,明确早期血压对动脉硬化的长期影响及其性别差异,对完善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预防策略尤为重要。
近期,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血压与动脉硬化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联。研究追踪了1992-1993年基线测量的2065名中年男女(平均年龄42岁),并在27年后评估他们的动脉僵硬程度,主要指标为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通过对血压分级与动脉硬化的长期关联进行性别分层分析,首次系统评估了早期中年血压升高对晚年动脉病变的性别影响。
这项研究是一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社区队列研究,共纳入1950-1951年出生的男女,1992-1993年基线进行了血压及体征测量,排除基线服用降压药者及有既往心肌梗死或卒中者,最终分析对象为1127名女性和938名男性。血压分类依据2024 ESC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分为非升高血压(<120/70 mmHg)、升高血压(120-139/70-89 mmHg)和高血压(≥140/90 mmHg)。27年后通过无创技术测量cf-PWV评估动脉僵硬,定义cf-PWV >10 m/s为动脉硬化。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基线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吸烟状态、心率、血脂、年龄与受教育程度,评估早期血压水平与动脉僵硬的独立关联,并测试性别交互效应。
研究结果
女性在基线时升高血压或高血压者,27年后动脉硬化风险显著增加。调整混杂因素后,升高血压组女士的比值比(OR)为2.78(95% CI:1.74-4.42),高血压组女士OR高达4.62(95% CI:2.48-8.58)。相较之下,男性基线升高血压或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的关联不显著(升高血压OR 1.10,95% CI:0.58-2.10;高血压OR 1.33,95% CI:0.67-2.66)。统计检验显示性别与血压水平对动脉硬化关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1)。
图. 早中年血压分级与27年后动脉硬化发生率(cf-PWV>10m/s)男女对比
当cf-PWV作为连续变量分析时,升高血压和高血压均与女性的cf-PWV增高相关(P<0.001),男性无显著相关(P>0.05),交互作用仍显著。使用2023 ESH血压分类标准复核结果一致。分析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与cf-PWV的关系,发现女性基线收缩压升高较男性更强烈预测后期动脉硬化,舒张压与两性均有相关性。
图. 多变量调整后,血压类别与动脉硬化风险的性别差异分析
图. 基线收缩压连续变量对27年后动脉僵硬的预测作用
总之,该项27年纵向社区研究首次系统证实,在早中年时期,女性的升高血压和高血压与已显性动脉硬化之间存在强烈的独立关联,而男性同级别血压则未表现出类似趋势。女性血管较男性对血压升高更为敏感,可能源于生理差异(如女性年轻时血压相对较低,随年龄增长血压及动脉刚性更快升高)、激素变化、免疫炎症状态,以及独特的女性疾病风险因素(如肥胖、孕期高血压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所致。研究强调了女性中年期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即便是传统定义上的“升高血压”水平,也与未来动脉血管损伤紧密相关,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新视角。
此外,尽管男性有较高的动脉硬化整体发病率,但其发展机制可能受更多其他风险因子驱动,而非单纯早期血压。针对不同性别的血压管理策略调整或许能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效果。
本研究结果呼应ESC 2024年高血压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对组织器官损害患者在升高血压阶段即考虑治疗的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实证基础。结合血管僵硬的测量可作为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辅助指标。
原始出处:
Kringeland E, Midtbø H, Ohldieck AE, Aune A, Gerdts E. Sex-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blood pressure in early midlife and arterial stiffness 27 years later: The Hordaland Health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5. DOI:10.1093/eurjpc/zwaf37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高血压# #动脉硬化#
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