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动新章——1例单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IIT康复之旅

2025-07-25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发表于上海

62 岁男性因急性下壁心梗入院,行 PCI 术,术后经 Ⅱ 期康复(含 HIIT 运动等),心肺功能、心理状态及危险因素均改善。

病例简介

主诉】患者男性,62岁,因“胸骨中下段痛1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天(25日12点)前开始出现胸骨中下段痛不适,症状多于活动后出现,为胸骨后压榨样不适,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无伴心悸、气促,无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反酸、嗳气,患者未重视及进一步治疗。于2024年11月26日10时00分再次出现胸骨中下段疼痛,位置同前,疼痛持续难以缓解,伴冷汗,无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误以为胃病,11时00分左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消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遂于当日20时45分自行到达我院急诊,20时46分急诊护士接诊,于20时50分完善心电图检查,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于20时51分医生接诊,20时52分诊断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于20时53分请心内科会诊,20时55分我科会诊后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考虑过窗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已同意介入治疗同意书,拟行冠脉造影术±PCI术,转CCU继续治疗。于21时00分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肌钙蛋白抽血时间为20时55分,于21时10分结果为1455 ng/L。

既往史30年的慢性胃炎病史、间断口服护胃药物治疗。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脑梗塞史;否认慢性肺气肿病史;否认风湿性心脏病史;否认冠心病史;否认心梗病史;否认房颤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中毒史。

【个人史】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久居当地,无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区居住史,无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习惯较规律,有吸烟史,未戒烟,吸烟40年,抽雪茄。有饮酒史,饮酒40年,一周2~3次聚会时喝酒。近6个月规律喝2两白酒,无冶游史,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放射线接触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入院查体】T:36.4℃,P:84次/分,R:16次/分,BP:138/83 mmHg,体重78.5 kg,身高168 cm。神志清晰,无特殊面容,颈静脉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心前区隆起,相对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4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双下肢浮肿,周围血管征阴性。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心肌二项:N端-B型钠尿肽前体2143.0 pg/ml↑;肌钙蛋白T 3304.0 pg/ml↑;心功酶三项:肌酸激酶587 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33.1 U/L↑;乳酸脱氢酶653 U/L↑。

2.心电图  

ECG提示:① 窦性心律;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③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图片1.png

图1 患者心电图

3.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 58%。

图片2.png

图2 患者心脏超声

4. 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左右冠脉开口起源正常,冠脉呈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主干(LM)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左前降支(LAD)近段局部狭窄40%~50%,远段狭窄20%~30%,前向血流TIMI 3级。左回旋支(LCX)近段狭窄70%~80%,中段可见血栓影,狭窄80%~90%,远段狭窄80%~90%,前向血流TIMI 3级。右冠动脉(RCA)细小,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

图片3.png

图3 患者冠脉造影

5. 心脏磁共振

结果显示,① 左心室基底部下间壁、下壁,中部及心尖部下壁心肌稍变薄、水肿、运动稍减弱、局部灌注减低并心内膜下延迟强化,累及后组乳头肌,符合心肌梗死;按照AHA 17段心肌分段标准,累及冠脉供血区域的4个节段。② 左心室大小正常范围,整体收缩运动功能正常低值。③ 右心室大小正常范围,整体收缩运动功能正常范围。④ 左心房、右心房大小正常范围。⑤ 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4  心脏磁共振

【诊断】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 Killip分级 Ⅰ级

4.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5. 慢性胃炎

【住院诊疗经过】

患者急诊入院后完善心电图及肌钙蛋白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脉开口起源正常,冠脉呈左优势型,LM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LAD近段局部狭窄40%~50%,远段狭窄20%~30%,前向血流TIMI 3级。LCX近段狭窄70%~80%,中段可见血栓影,狭窄80%~90%,远段狭窄80%~90%,前向血流TIMI3级。RCA细小,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术中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一致同意对LCX行介入治疗。于LCX近段植入波科4.0×20 mm支架,中段病变处植入雅培3.0×23 mm支架,术后安全送返病房。术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治疗上继续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现患者无胸闷、胸痛、气促,一般情况可,查体无特殊,经上级医师查房指示予出院。

心脏康复治疗过程

【门诊Ⅱ期康复】

评估

1. 心理评估

GAD-7:9分;PHQ-9:6分

2. 营养评估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非虚弱患者)。

3. 运动评估

根据该病例做的内容选择以下诊室的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① 有氧耐力评估;② 平衡性评估;③ 肌力评估(抗阻评估);④ 柔韧性评估。

表1  虚弱和非虚弱患者不同的Ⅱ期康复评估方法

image.png

虚弱患者(Ⅰ期和Ⅱa期)采用SPPB(表1)评估有氧耐力、平衡性和肌力。非虚弱患者(Ⅱb和Ⅱ期)采用①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图5);② 单腿站立平衡试验评估;③ MRC徒手肌力评定量表。

图片6.png

图5  患者心肺运动实验结果

图片7.png

图6  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九宫图

从四个部分对心肺运动实验的结果进行解读。

1)整体功能

运动耐量中度下降,运动心功能B级,目前耐量低的影响因素是心血管循环功能和骨骼肌肉能力。

2)心脏

运动心电图变化:运动未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心率:rest 95 ,peak125 ,HR rec 4;

氧脉(O2 pluse):10.1,占75%pred(正常≥80%);

△VO2/ △WR: 8.55(正常值10.3±1.0)

3)肺脏

呼吸储备BR:剩余53%(正常>30%),最高呼吸频率20次/分(正常<40);

VE/VCO2@AT 33.7(正常<30),VE/VCO2 Slope 30.91(正常<30);

PetCO2(mmHg)36.64(正常>32),运动中正常增加;

SpO2 运动中正常。

4)神经调控

恢复期心率变时功能不良;

测试中血压正常升高;

HR rec 4(<12次不良;12-24次临界;>24次正常);

氧脉搏:持续上升。

运动评估结论

运动耐量占预计值57%,受限于心血管循环功能和骨骼肌肉能力。需通过有氧运动进行提升

康复治疗

image.png

图7  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点

1. 药物处方(见表2)

基础疾病: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合并症:①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② 慢性胃炎。

表2 患者用药一览表

image.png

2. 心理处方

轻度焦虑,有抑郁症状,双心门诊治疗。

3. 运动处方

根据评估结果,目前患者有氧耐力轻度下降,通过有氧运动来提升。

有氧运动处方如下:

图片8.png

图7 患者第一阶段12次HIIT运动训练处方

图片9.png

 图8 患者第二阶段12次HIIT运动训练处方

图片10.png

图9 患者第三阶段12次HIIT运动训练处方

4. 营养处方

患者体质指数(BMI)27.28 kg/㎡(偏胖),建议超重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重5%~10%,使BMI维持在18.5~23.9 kg/㎡,低油低盐低糖,足量摄入膳食纤维等。

5. 行为处方

戒烟、戒酒,通过病友交流、健康教育和医患激励等措施,提升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

效果评价

1. 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见表4)

表4 患者危险因素康复前后控制情况对比

image.png

2. 其他客观检查结果评估

心肺运动试验:12次运动后复查心肺运动试验(图10),结果提示运动耐力能力较前改善。

图片11.png

图 10 患者康复12次心肺运动试验结果

图片12.png

图11 患者康复12次心肺运动试验九宫图

图片13.png

图12 患者康复36次心肺运动试验结果

图片14.png

图13 患者康复36次心肺运动试验九宫图

表6 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康复前、中、后控制情况对比

image.png

心脏磁共振:运动36次后复查心脏磁共振,前后磁共振主要指标对比见表7。

表7 康复前后心脏磁共振主要指标对比

image.png

经验分享

1. 该患者进行的运动康复符合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共识的要求

该患者进行有氧运动遵循《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2020年)》的要求,该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建议,高危患者,病情稳定,高强度间歇运动处方,30~45min/次,3次/周。

2. 本病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本病例最大的特点是患者经过Ⅱ期康复,心肺能力得到得到很大地提高,对疾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更好的缓解。患者偏胖,曾有短阵室速,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后,通过营养指导和高强度间歇运动体重下降,RVEF得到提升。五大处方中的运动处方为患者带来了心肺功能的提升,心理的放松,对自己术后运动能力的自信,更好的回归生活和工作。

3. 其他思考

① 患者完成36次运动,三次心肺运动试验报告的对比中,Peak VO2、氧脉搏、AT均有提高,为何前期提升较明显,后期提升变缓,后期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运动阻力?

康复前患者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心肺运动测试中存在未尽力等因素,前12次运动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提升效果较显著。考虑患者为急性心梗患者,结合患者运动能力等问题,不建议突然增加运动负荷,可通过增加运动时长来达到提高运动强度的目的。

② 患者冠心病合并型肥胖,运动处方选用了HIIT运动方案,但对于合并减重考虑,是否可以选择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方案?

中等强度运动方案可帮助减重,辅助抗阻运动更有利于减脂运动中减少肌肉量的流失,但患者为冠心病PCI术后,选择HIIT方案的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脏神经的调控功能,同时一定程度的提升EF值。

③ 患者心脏MRI运动后RVEDV及RVESV均增大,但RVEF略有升高,如何解读心脏MRI结果?

运动后复查心脏MRI,心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均增大,但右室射血分数反而升高,与心脏生理性重构相关,为良性重构,且再次印证了HIIT方案在提升EF上的优势。

参考资料

[1]《2021 ACC/AHA/SCAI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

[2]《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解读》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专家共识》

[4]《稳定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5]2020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ACVPR)心脏康复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第六版》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793, encodeId=397022e47939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4852284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急性心肌梗死#</a> <a href='/topic/show?id=a91e51494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康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494, encryptionId=a91e51494ad, topicName=心脏康复), TopicDto(id=52284, encryptionId=da48522840a, topicName=急性心肌梗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25 13:15:02 CST 2025, time=2025-07-2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心血管Killip分级

心血管Killip分级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分级。点击即可查看。

JAHA: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预后意义

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影响全球超过2.3亿人,PAD与AMI患者较差的住院结局独立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危人群中采取风险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呼吸道病毒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与中风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该研究综合纳入1978年至2024年间全球48项符合严格实验室确证标准且符合特定设计的观察性研究,系统量化各病毒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度,并评估证据质量,为临床决策与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直接依据。

Circulation:臭氧 - 温度联合暴露对年轻成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联合暴露于臭氧污染和高温会增加年轻成年人发生AMI的可能性,即使其中一次暴露是中度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在AMI预防策略中同时处理臭氧和非最佳温度暴露的重要性。

Circulation 浙大邵逸夫医院傅国胜/赖东武团队发现Mtus1A通过维持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稳态改善心梗后心脏重构的新机制

该研究从细胞器互作机制的视角,深化了对心梗后心脏重构机制的理解,并为心梗后心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