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ogy:血压快速降压是否增加缺血性MRI损伤?——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揭秘
2025-06-30 吾乃喵大人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旨在探讨在急性脑出血(ICH)患者中,是否通过强化降压策略会增加缺血性脑损伤的风险。
亮点总结
- 研究表明,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强化血压降压治疗并无增加MRI检测到的缺血性损伤(DWI病灶)风险。
- 尽管血压显著下降,DWI病灶的发生频率与总量在不同血压目标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 相关分析显示,出血量大小是DWI病灶发生的主要预测因素,而血压水平则无明显相关。
近日,一项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ICHADAPT-2)引起关注。该研究旨在探讨在急性脑出血(ICH)患者中,是否通过强化降压策略会增加缺血性脑损伤的风险。研究由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多个知名神经科中心合作完成,纳入162名患者,随机分配到血压目标<140 mm Hg组与<180 mm Hg组,采用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48小时后是否出现缺血性病灶。结果显示,强化血压控制未增加DWI病灶的发生频率或体积,进一步验证了早期血压降压的安全性,为临床制定合理血压管理策略提供了新依据。
脑出血是脑血管事件中高危且具有严重预后的一种类型。控制血压成为减少血肿扩大及改善结局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建议在急性期内将血压控制在130至140 mm Hg的范围内,以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然而,激进降压是否会带来潜在的缺血风险,尤其是在MRI技术高度敏感的检测下,仍存疑。早期MRI研究发现,部分出血患者伴发远离血肿区域的DWI病灶,提示可能存在缺血灶,这可能与血压迅速降低导致的脑灌注不足有关。过去的观察性研究结果不一致,部分支持血压降低可能加剧缺血性损伤,另一些则显示二者无关。为此,本文通过严谨的临床随机试验,意在揭示强化降压策略是否增加缺血性脑损伤的风险,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简述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随机,血压目标设定为<140 或者<180 mm Hg。所有患者在达到目标后持续强化管理,血压监测和MRI检查在48小时进行。MRI采用DWI序列,评估血肿以外区域是否出现缺血性病灶。统计学采用意向治疗分析,评估DWI病灶的发生频率、体积和数量,以及探索相关的预测因素。研究样本大小经过设计,确保有足够的统计学效能检测潜在差异。
研究主要结果
样本基本特征
共有162名患者被随机入组,最终纳入48小时DWI检测的患者为79名,血压管理方案分别为<140 mm Hg(42例)和<180 mm Hg(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性别比例接近,起始血压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出血量中位值为11.2 mL。
主要血压控制情况
在48小时监测期间,<140 mm Hg组的平均血压低于<180 mm Hg组,差异达18.9 mm H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验证了血压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DWI病灶发生情况
在48小时MRI中,<140 mm Hg组出现DWI病灶的比例为31%(13/42),<180 mm Hg组为38%(14/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4,P=0.32)。DWI病灶的大小与数量在两个组间也无明显差异,中位病灶数均为1个,总体体积均很小,最大为41.3 mL。
其他观察指标
在后续7日和30日的重复扫描中,DWI病灶发生率总体略有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仍不显著。血肿扩大、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强调强化降压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风险。
随机分组后48小时内两治疗组平均收缩压(SBP)变化情况
表1:血压目标组患者基本特征 | <140 mm Hg(n=42) | <180 mm Hg(n=37) | P值 |
---|---|---|---|
平均年龄(岁) | 70(12) | 73(14) | 0.23 |
性别(女/男) | 22/20 | 14/23 | 0.18 |
出血体积(中位数,克) | 9.9(0.9-76.9) | 15.4(0.5-122.2) | <0.001 |
初始血压(mm Hg) | 182(25) | 181(28) | 0.98 |
出血部位(深/皮质) | 36/6 | 30/7 | 0.72 |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是,强化血压控制在早期急性脑出血中,未能增加远端DWI缺血性病变的发病率或体积,证实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对于临床实践尤为重要,意味着医生可以更自信地采用血压强化降压策略,以防止血肿扩大,而无需担心引发或加重缺血损伤。该结果也为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的优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可促进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成为常规方案。同时,本研究强调,血肿大小是DWI病灶的主要预示指标,而血压水平的变化在影响缺血性损伤中作用有限。这为未来针对不同出血患者的个性化血压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综上,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血压控制和脑血管损伤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减少脑卒中的二次损伤,提高患者预后。
williamhill asia 编辑点评
williamhill asia 张博士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证据证明了在急性脑出血中,强化血压管理的安全性,打破了长期以来关于“降压可能引发缺血”的疑虑。未来,应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进一步揭示血压变化与脑灌注的关系,并探索不同出血类型和患者基础条件下的个性化降压方案。此外,还可以考虑结合血流灌注成像等高级成像技术,系统评估血压控制对脑灌注与微循环的影响,从而推动血压管理的精准化。
原始出处
Butcher KS, Buck B, Dowlatshahi D, et al. Acute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nd Risk of Ischemic Lesions on MRI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AMA Neurol. 2025;82(6):543–550. doi:10.1001/jamaneurol.2025.058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急性脑出血# #缺血性脑损伤#
2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