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有新方法!阜外医院杨伟宪、袁建松等研究
2024-10-30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上海
研究采用压力 / 温度导丝法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发现微循环功能障碍常见,IMR 在一定范围与左心室壁厚度正相关,该方法安全可行,CMD 与梗阻类型无关。
临床上常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以及心脏核素显像等方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和心肌血流量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进行评价。
阜外医院杨伟宪、袁建松等研究发现,采用压力/温度导丝法可准确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在肥厚型心
肌病患者中较常见,且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在一定范围内( < 50 U)与左心室壁厚度呈线性正相关。
研究者称,压力/温度导丝法虽为有创方法,但与临床常用的无创方法相比,具备可准确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状态、可重复性高、不受血流灌注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等优点。测量 IMR 评估微循环功能的精度优于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等参数。
研究纳入25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数有症状。因经导管检测IMR不受心外
膜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本研究并未除外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患者。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检测成功,无检测相关并发症,提示该方法在肥厚型心
肌病患者中应用安全可行。
以IMR ≥ 25 U 定义为CMD。平均 IMR 为(30.5±15.3)U。共有 15 例患者合并 CMD。
CMD组和非CMD组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用药均无差异。
CMD组患者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显著大于非CMD 组 [(20.2±2.8)mm vs.(16.9±2.3)mm],两组在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方面无差异。
在 IMR<50 U的22例患者中,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与IM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2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均无差异。
在本研究中,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类型进行分类发现,梗阻性、隐匿梗阻性、非梗阻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占比与是否合并CMD无关,提示CMD可发生在任何梗阻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
来源:许浩博, 朱法胜, 杨伟宪, 等.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及初步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983-98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10.00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压力/温度导丝法虽为有创方法,但与临床常用的无创方法相比,具备可准确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状态、可重复性高、不受血流灌注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等优点。
46 举报
#肥厚型心肌病# #微循环功能#
5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