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麻醉掩盖真相?新研究揭示清醒状态下自闭症小鼠脑网络的真实异常

2025-04-23 xiongjy MedSci原创

Shank3b+/−小鼠从P45开始出现桶状皮层过度连接,随年龄增长扩展至运动皮层;清醒状态下异常连接最显著(P90时连接强度增加2.1倍),而深麻醉可完全逆转这一现象。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神经生物学特征之一是脑网络功能异常,而功能连接(FC)研究为理解ASD相关的大尺度网络改变提供了关键视角。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麻醉状态下的成年动物模型,忽视了发育阶段和脑状态对功能连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宽场钙成像技术,对Shank3b杂合突变小鼠(Shank3b+/−)从发育后期(P45)至成年期(P90)进行了纵向分析,探究了清醒、浅麻醉和深麻醉三种脑状态下皮层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Shank3b+/−小鼠在清醒状态下表现出显著的桶状皮层(SSp-bfd)和视觉皮层(VISp)过度连接,且这种异常连接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展至运动皮层(MOp-a)。值得注意的是,麻醉状态显著减弱了这种过度连接,深麻醉下甚至出现连接性降低的趋势。这一现象揭示了脑状态对ASD相关网络异常的调节作用,并提示麻醉可能掩盖清醒状态下的真实病理特征。

研究方法上,团队采用了创新的技术路线。通过视网膜静脉注射AAV-PHP.eB-GCaMP7f病毒载体,实现了兴奋性神经元钙信号的长期稳定表达,避免了传统转基因小鼠繁育的局限性。成像实验覆盖了三个关键发育阶段(P45、P60、P90),每个阶段均采集清醒和不同麻醉深度的数据。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网络统计方法(NBS),并结合全局信号回归(GSR)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此外,通过离体脑片膜片钳记录,发现SSp-bfd区第五层锥体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振幅增大,为过度连接提供了细胞层面的机制解释。

图1:皮层介观钙成像实验设计、免疫组化分析和Shank3b+/−小鼠行为特征

研究结果揭示了三个核心发现。首先,在行为层面,幼年Shank3b+/−小鼠(P20)已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和修饰行为异常,如旷场实验中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减少(29±3秒 vs 对照组48±10秒)和单次修饰持续时间延长(15±1秒 vs 对照组9±1秒)。其次,功能连接分析显示,清醒状态下SSp-bfd区的过度连接在P45即出现(差异矩阵r值增加0.12-0.18),至P90时扩展为全背侧皮层的广泛超连接网络(连接差异节点数增加3.2倍)。最后,麻醉状态显著改变了网络异常的表现形式:浅麻醉下过度连接减弱约40%,深麻醉下则完全消失。电生理实验进一步发现,成年突变小鼠SSp-bfd区sEPSCs振幅增加11.88±0.38 pA(对照组10.32±0.42 pA),提示突触后兴奋性增强可能是网络过度连接的微观基础。

图2:青春期Shank3b+/−小鼠(P45)在清醒状态下桶状区和视觉皮层的超连接性

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首先,研究确立了Shank3b+/−小鼠作为模拟Phelan-McDermid综合征(PMS)的理想模型,其发育过程中网络异常的动态演变与人类ASD的退行性特征高度吻合。其次,结果强调了脑状态对ASD神经标志物检测的关键影响,为解释既往麻醉fMRI研究的矛盾结论提供了新视角。最后,研究鉴定的桶状皮层-运动皮层异常网络可作为非侵入性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开发基于功能连接调控的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宽场成像无法区分皮层特定层的活动,且发育早期(P40前)的纵向数据采集仍具挑战性。未来研究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和多模态数据整合,进一步揭示ASD网络异常的时空演化规律。

原始出处:

Montagni, E., Ambrosone, M., Martello, A. et al. Age-dependent cortical overconnectivity in Shank3 mice is reversed by anesthesia. Transl Psychiatry 15, 154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377-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661, encodeId=9d212261661d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54286386a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自闭症谱系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a34332941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功能连接#</a> <a href='/topic/show?id=74f4963400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钙成像#</a> <a href='/topic/show?id=6fb4126259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hank3模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259, encryptionId=6fb4126259df, topicName=Shank3模型), TopicDto(id=32941, encryptionId=a343329413c, topicName=功能连接), TopicDto(id=86386, encryptionId=454286386a1, topicName=自闭症谱系障碍), TopicDto(id=96340, encryptionId=74f49634002, topicName=钙成像)],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23 09:22:34 CST 2025, time=2025-04-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Neurobiol Dis: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ASD患者中存在显著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与多种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如语言、社交互动、认知和运动技能的延迟,以及重复行为和胃肠道症状。

General Psychiatry:智力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儿童期风险尤为突出(IDcare研究)

在智力障碍人群中,精神分裂症谱系的诊断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十倍;未特定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其风险分别比普通人群高出11倍和10倍。

发现!胎儿宫内暴露双酚A导致男童自闭症风险升高的可能机制

近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的一项研究报告,BPA可沉默脑芳香化酶,该酶由CYP19A1编码,能将神经雄激素转化为神经雌激素,对男性胎儿大脑发育尤为重要。

Neurosci Biobehav Rev: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疗效与接受度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正极tDCS结合头部外部位置的负极tDCS(atDCS_F3 + ctDCS_E)在改善自闭症核心症状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Molecular Psychiatry:自由观看中的凝视行为揭示了四种主要精神疾病中视觉显著性处理的差异——1012人的巨型分析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显著性处理异常与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处理异常。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基于273名欧洲足月新生儿的横断面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常见变异与新生儿脑区体积变化的关联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与额叶和额颞叶体积呈正相关,而与顶叶和顶枕叶体积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SD常见遗传变异可能在疾病发生前就已经对脑结构产生了影响。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语音特征揭示自闭症真相,ASDSpeech算法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突破性应用

ASDSpeech算法能够准确估算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症状严重性,并且具备临床应用的潜力,特别是通过将该算法与眼动追踪、面部表情和身体运动等数据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上海大学陈雨/陈付学/冯炜团队AM: 六氰高铁酸钙(III)纳米催化剂实现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的氧化还原稳态

研究设计工程化纳米酶CaH NCs用于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能清除ROS、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减轻炎症和细胞凋亡,改善动物模型症状,为治疗开辟新途径。

Sci Adv: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张永清/北京大学韩世辉团队报道孤独症突变犬模型面孔加工异常的神经机制

该研究发现,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携带Shank3突变的狗表现出对面部的行为和注意力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