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2025-01-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

心房颤动(AF)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大约占四分之一。虽然口服抗凝剂(OACs)有效地降低卒中风险,但它们也增加了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目前,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严重依赖于临床危险因素,如CHA2DS2-VASc(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血栓栓塞、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性别)评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合与炎症、心肌和肾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而不仅仅是临床风险因素。特别是,ABC(年龄、生物标志物、临床病史)-AF-卒中风险评分,结合心脏生物标志物-B型利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和高敏感性肌钙蛋白与年龄和既往卒中数据,提供了很好地卒中风险区分。心脏生物标志物改善患者的风险预测。

最近有研究证实,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神经丝轻链(NFL)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然而,反映了脑损伤的其他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即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总tau [tau]和UCHL1[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与房颤卒中风险和其他心血管结局的关联尚不清楚。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收集了967例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基线血浆样本,并采用单分子阵列试剂盒(Simoa)检测NFL、GFAP、tau和UCHL1的浓度。基线生物标志物水平、临床特征和结局(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和全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调整临床特征和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4种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的较高水平与年龄和女性性别的增加有关。在3.6年的中位随访期间,NFL与缺血性卒中(NFL增加一倍,风险比[HR]为1.27 [95%CI为1.03-1.56])和死亡(HR为1.46 [95%CI为1.25-1.70])风险增加相关。在校正分析中,GFAP、tau和UCHL1与卒中或死亡无关。NFL、tau和UCHL1与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相关。

由此可见,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评估NFL对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和当代口服抗凝治疗的影响十分必要。

 

原始出处:

Julia Aulin,et al.Neuroglial Biomarker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Not Receiving Oral Anticoagulation.JAHA.2025.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4.03886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692, encodeId=824c2249692f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a10e9359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缺血性卒中#</a> <a href='/topic/show?id=737a54248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房颤#</a> <a href='/topic/show?id=094d123e23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a> <a href='/topic/show?id=427c123e24d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248, encryptionId=737a54248f5, topicName=房颤), TopicDto(id=123724, encryptionId=427c123e24d4, topicName=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 TopicDto(id=123723, encryptionId=094d123e23b0, topicName=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 TopicDto(id=79359, encryptionId=fa10e93597f, topicName=缺血性卒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26 13:44:43 CST 2025, time=2025-0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Stroke:二十年来,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结果持续改善

在最初的 20 年里,“遵守中风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与美国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循证护理和结局的持续改善相关。

Neurology:血管风险与严重和非严重中风的关联分析

高血压、心房颤动和吸烟与严重中风(与非严重中风相比)的相关性更强,而腰臀比的增加与非严重中风的相关性更强。

【综述】白细胞介素33/血清刺激素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笔者就IL-33/血清刺激素2(serum stimulation-2, ST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综述|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神经病学专家越来越关注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本文将从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机制、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治疗、预后等方面对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西南交通大学郭星、周绍兵教授Biomaterials:抑制星形胶质细胞LCN2促使其向A2表型转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策略

缺血性卒中中,星形胶质细胞 A1 表型有害,A2 有益。研究发现 AP@R 纳米平台可抑制 Lcn2,使星胶 A1 向 A2 极化,缓解炎症与修复血脑屏障,为治疗带来新策略。

JAMA封面两篇:杨清武、资文杰教授团队证实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卒中经血栓切除术再用溶栓,患者无获益(POST-UK和POST-TNK研究)

证明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经血栓切除术实现近乎完全至完全再灌注后,动脉内辅助注射尿激酶和动脉内辅助注射替奈普酶的无效性,但也有效证明了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

J Ethnopharmacol:脑心通胶囊通过NF-κB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心脏损伤

本研究探讨脑心通胶囊(NXT)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增强脑-心互作的潜在机制。

论文解读|Peng Lei/Qing-Zhang Tuo教授团队揭示铁在缺血性中风再灌注早期促进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

该研究揭示了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早期铁死亡、坏死性凋亡和细胞凋亡的激活顺序及相互作用,并发现铁离子在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