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影像报告里的“密码”:王娟教授教您读懂病情
2025-07-11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娟教授做客科普ONCO栏目,为williamhill asia 详细解读了影像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关键作用及如何通过影像报告读懂病情真相,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编者按: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旅程中,影像学检查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医生与患者前行的道路。【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娟教授做客科普ONCO栏目,为williamhill asia
详细解读了影像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关键作用及如何通过影像报告读懂病情真相,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医悦汇:影像学在肿瘤的诊断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如何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性质的? 王娟教授:影像学检查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肿瘤的分期诊断阶段,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工具。williamhill asia
通常会依据TNM分期系统对肿瘤进行精准分类,明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有无远处转移(M),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用于评估治疗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williamhill asia
可以清晰地观察肿瘤的动态变化,判断其是缩小、增大还是保持不变。这些信息对于指导药物使用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及时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在术后随访监测方面,影像学检查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定期进行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是否复发或出现转移。这种持续的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医悦汇:首钢医院的肿瘤影像科目前拥有哪些国际上或国内领先的影像设备?这些设备在肿瘤诊断中有哪些独特优势? 王娟教授:目前,首钢医院共有4台核磁共振设备,其中包括2台3.0T核磁共振设备,均为国内先进的品牌,一台是GE的,另一台是飞利浦的;此外还有2台1.5T核磁共振设备。虽然设备的先进性是基础,但williamhill asia
深知,仅仅拥有先进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williamhill asia
能够利用这些先进设备,产出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只有图像质量上乘,才能为精准的影像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在结直肠肿瘤的影像诊断方面,我院表现尤为出色。williamhill asia
利用3.0T核磁共振设备,能够生成高质量的直肠癌影像图像。无论是肿瘤的分期诊断,还是治疗效果的评估,都高度依赖于高质量的图像。图像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设备本身,另一方面则依赖于技术员的操作水平以及序列设置的科学性。williamhill asia
的技术团队严格遵循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要求,并邀请了多位业内顶尖专家对序列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目前,所采用的序列设置已达到国际标准水平,从而确保了图像质量的卓越性,能够充分满足临床分期诊断的需要。 医悦汇:影像学在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到什么作用?能否举例说明? 王娟教授:在门诊中,大部分患者前来就诊时往往已经拿着肠镜报告和病理报告,报告中可能已经明确提示肠壁长了肿瘤,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然而,外科医生并不会因为这份肿瘤病理报告单就直接安排手术,而是要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 williamhill asia
可以这样理解:肠镜检查虽然能够通过肠腔取到病理样本,明确肿瘤的存在,但它无法全面了解肿瘤的侵袭范围。肿瘤到底侵犯了肠壁的哪一层?侵犯深度如何?这就是医生常说的肿瘤“T分期”。肿瘤侵犯肠壁的深度越深,就越有可能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williamhill asia
所说的“N分期”。而当肿瘤进一步向外生长时,还可能通过血液发生远处转移,比如常见的肝转移或肺转移,这就是“M分期”。因此,williamhill asia
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肿瘤的TNM分期,以确定其发展到了哪一步,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在结直肠肿瘤的检查中,国际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如NCCN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ESMO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以及国内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都明确指出:对于结直肠肿瘤患者,必须进行胸部CT检查,以排查肺部、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时进行腹部和盆腔增强CT,以评估肝脏、腹膜后淋巴结、腹膜等腹部转移情况。如果患者患有结肠癌,腹部和盆腔增强CT就可以明确结肠肿瘤的TNM分期。 然而,对于直肠癌患者,除了腹部和盆腔增强CT外,还必须进行盆腔核磁共振检查。这是因为盆腔核磁在T、N分期的准确性上明显优于CT。因此,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要求,只要没有禁忌症,直肠癌患者都必须进行盆腔核磁检查,以便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使TNM分期更加精准。 此外,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常见的问题。虽然常规的增强CT能够发现一些较大的转移灶,但对于小于1厘米的小病灶,CT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而肝脏MRI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表明,对于大于1厘米的转移灶,CT和核磁共振的检出率差异不大,但对于小于1厘米的转移灶,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这些小转移灶在临床治疗中极为关键,因此在对肝脏进行干预时,必须进行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肝转移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为肝胆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检查项目确实较多,包括胸部CT、腹部和盆腔增强CT、盆腔核磁共振以及肝脏核磁共振等。有时患者会质疑是否需要做这么多检查,但实际上,这些检查是相互补充的,不能相互取代。例如,PET-CT在初诊时并非必须检查的项目,通常只在后续监测过程中,当肿瘤标志物升高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问题时才考虑使用。即使在初诊时已经进行了PET-CT检查,精准分期仍然需要前面提到的那些检查,因为这些检查各有优势,共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支持。 医悦汇:您是如何解读影像报告,以便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病情?患者和家属在阅读影像报告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王娟教授:影像报告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影像描述,详细记录了病变的特征,如结节的大小、密度等;下半部分则是诊断意见。影像描述部分虽然信息丰富,但对患者来说,理解这些内容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关注诊断意见部分。 以肺部小结节为例,如果williamhill asia
在影像检查中发现双肺有多发的小结节,但这些结节的直径都小于5毫米,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99%以上),这些结节很可能是良性的。此时,诊断意见可能会写“双肺多发小结节,建议随诊观察”,这意味着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恶性征象,患者可以相对放心。 然而,如果诊断意见中提到“双肺某处的结节为毛玻璃密度,建议3个月后复查”,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毛玻璃密度结节往往会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担忧,因为它们有可能是炎症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肿瘤性的。虽然通过影像学特征有时难以明确判断,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辅助判断:进行抗炎治疗后复查。如果结节在抗炎治疗后消失,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它是良性的。但如果结节在抗炎治疗后仍然存在,就需要进一步关注,因为它可能是有问题的结节,甚至可能是癌前病变或早期病变。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纯毛玻璃结节的生长通常很缓慢,可能在随访3~5年后仍无明显变化,或者仅缓慢生长。 对于这类毛玻璃结节,如果3个月后复查仍然存在,诊断意见可能会建议“右肺上叶毛玻璃结节,建议定期随访观察”。此时,患者需要提高警惕,按照建议的频率(如3个月、6个月或1年)进行复查,观察结节的生长情况。如果结节生长迅速,或者在毛玻璃密度中出现实性成分,这可能意味着结节已经具备了远处转移的潜力,此时就需要考虑外科干预。 因此,当诊断意见中提到“定期随访观察”时,患者一定要重视,按时进行肺部CT复查,通过观察结节的变化来决定是否需要干预。此外,影像报告中的诊断意见也反映了病变的可疑程度。如果报告中提到“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这意味着病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患者应尽快咨询外科医生。如果报告中提到“肿瘤不除外”,则说明病变的可疑程度相对较低,但仍需与其他炎症性病变进行鉴别。 这也是为什么患者在拿到影像报告后,一定要再找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的原因。影像科医生只能通过影像资料来判断病变的性质,而临床医生则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是否发烧)、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水平)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影像报告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患者可以根据影像诊断的倾向,让临床医生结合其他资料,更全面地评估病变的性质。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影像学检查# #肿瘤诊断#
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