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王启军/孙蕴伟揭示肠球菌劫持 FABP2 激活群体感应,驱动肠道菌群失调加剧克罗恩病
2025-06-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FABP2在CD中的作用机制,还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肠道菌群失衡。炎症引起的宿主蛋白渗漏在CD中是已知现象,但这些蛋白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并导致菌群失衡尚不清楚。肠道共生菌与肠上皮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因素之间的平衡机制尚不清楚。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主要在小肠中表达,参与脂质的摄取和转运,并在肠道上皮损伤时释放到肠腔和循环中,被认为是肠道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CD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自瑞金医院的王启军副研究员团队和孙蕴伟主任医师团队在GUT杂志发表了题为“Enterococcus faecalis hijacks FABP2 to activate quorum-sensing signals and aggravate Crohn's disease by inducing gut dysbiosis”,旨在探索宿主蛋白FABP2在CD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影响肠道共生菌,特别是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生长,进而加剧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衡。通过揭示FABP2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C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者们首先检测了CD患者血浆和粪便中的FABP2水平,以及肠组织中的FABP2表达。接着,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和IL-10基因敲除自发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评估了FABP2的表达和分布,以及FABP2对肠道炎症和菌群的影响。研究还涉及使用野生型和EF3041基因敲除的肠球菌菌株,评估其对FABP2的应答。通过蛋白质组学和质谱分析,研究者们鉴定了与FABP2相互作用的肠球菌蛋白。最后,利用RNA测序分析了FABP2处理对肠球菌基因表达的影响,特别是群体感应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图: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互作组的鉴定
研究结果与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C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FABP2水平升高,同时伴随着肠道共生菌的菌群失衡。肠球菌通过其表面的EF3041蛋白与FABP2结合,激活群体感应通路,促进其在肠道中的增殖。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小鼠模型中,使用EF3041基因敲除的肠球菌菌株或α-FABP2抗体治疗,可显著减少上皮损伤,缓解菌群失衡,减轻炎症和结肠炎症状。这些发现揭示了共生菌通过劫持宿主来源的FABP2来驱动肠道菌群失衡并加剧CD病理的新机制。FABP2-EF3041轴可能是管理CD的新诊断和治疗靶点。通过靶向这一轴,有望为CD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患者的肠道健康。
图:CD患者和 DSS 诱导的肠炎小鼠中,FABP2 呈高表达状态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FABP2在CD中的作用机制,还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调节FABP2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能为C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克罗恩病# # FABP2#
1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