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O | 双靶点 CAR-T 瞄准 T-ALL:CCR9 与 CD1a 联合靶向提升疗效,降低抗原逃逸风险
8小时前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系统且全面地阐明了CCR9作为T-ALL关键且安全的靶标价值,弥补了目前T-ALL免疫治疗中缺乏非泛T细胞标志物的空白。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起源于T细胞系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肿瘤,约占成人ALL的25%和儿童ALL的15%。现有的化学治疗在儿童中可达80%的治愈率,但成人患者远低于40%,且复发/难治病例的中位生存仅约8个月,提示急需精准且安全的免疫治疗方案。与B细胞恶性肿瘤中如CD19/CD22等标靶免疫疗法不同,T细胞恶性肿瘤严重依赖共享抗原,导致CAR-T细胞在制备与扩增过程中出现自我攻击(frasticide)、T细胞消耗及产品中肿瘤细胞污染等困难。尽管通过基因编辑消除CD7表达等技术尝试解决这类问题,仍在临床转化层面面临复杂的法规及安全性挑战。
鉴于此,发展针对非泛T细胞表面抗原的CAR-T细胞治疗,如CD1a(仅表达于皮质型T-ALL)及近年被提出的CCR9,为针对T-ALL的安全有效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CCR9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与其配体CCL25共同在胸腺及小肠发挥靶向迁移作用。大量患者的T-ALL细胞高表达CCR9且维持其在复发状态的稳定表达,且CCR9在正常造血及组织中的表达有限,提示其具备良好的免疫治疗靶标潜能。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针对非泛T抗原CCR9和CD1a构建并评估了单靶点及双靶点CAR-T治疗方案,探索克服T-ALL异质性和安全性挑战的有效免疫治疗策略。研究表明,采用双靶点CAR-T细胞同时作用于CCR9和CD1a,有望拓展患者适应症,提升治疗反应率并降低抗原逃逸风险,为T-ALL精准免疫治疗开辟新路径。
CCR9在T-ALL中的表达特征与安全性验证
研究团队对180例T-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样本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73%的患者CCR9表达阳性(表达率≥20%),尤其在复发患者中升至92%。CCR9表达与T-ALL不同发育阶段相关,但未见于患者的正常CD4+或CD8+ T细胞中。采用Tabula Sapiens数据库及流式验证,发现CCR9在健康人体组织中高度特异,仅在胸腺细胞、部分小肠淋巴细胞及小比例B细胞中表达极低水平,而正常骨髓和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及成熟T细胞基本不表达,从而确保靶向CCR9的治疗安全性。
图:CCR9是T-ALL中一个特异且安全的靶点
开发并验证人源化CCR9 CAR-T细胞的功能
基于小鼠免疫获得CCR9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团队设计了三种CCR9 CAR:保留小鼠源性的scFv(M型)及两种人源化版本(H1和H2)。经转导人T细胞后,三者均避免了自体CAR-T细胞间的杀伤,实现了良好扩增。CCR9高表达的MOLT4细胞及CCR9低表达的SupT1细胞,以及两例CD1a负CCR9阳性的原代T-ALL患者异种移植样本(PDX)被用于体外细胞溶杀检测。结果显示CCR9 M和H2 CAR-T展现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而H1稍逊一筹。随后选定H2版本进行体内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无论是缓慢生长的PDX模型,还是侵袭性强烈的荧光素酶标记PDX,CCR9 H2 CAR-T均显著抑制白血病进展,4-5周内实现完全缓解,且疗效远超对照组。
图:CCR9 CAR-T细胞对T-ALL表现出高效杀伤作用
CCR9和CD1a联合靶向CAR-T设计及其杀伤范围
免疫表型分析显示,T-ALL患者中CD1a和CCR9间存在高度异质的共表达模式,分别有51%和73%的患者单一表达CD1a或CCR9,若联合考虑,两靶点可覆盖86%的患者。利用CRISPR技术制备了CCR9和CD1a在MOLT4细胞系的敲除模型,设计并测试了多种双靶点CAR构型——串联型、双顺反子型及双重病毒共转导。结果表明,双重共转导和双顺反子方式CAR-T均具有较优效力,串联结构CAR表现不佳,可能因分子空间位阻或scFv折叠影响。双靶点CAR-T能够同时识别并杀灭单一抗原阳性细胞,极大提高治疗全覆盖率,明确克服单一靶点抗原逃逸的可能性。
图:双靶点CCR9/CD1a CAR设计与验证
双靶点CAR-T优于单靶点在异质性白血病中的疗效
通过体外构建CCR9/CD1a三种表型混合的MOLT4细胞群(双阳、单阳以及双阴),观察到单一靶点CAR-T仅有效消灭相应抗原阳性亚群,导致双阴或另一个单阳群体逃逸,而双靶点CAR-T则实现全群体消灭。此外,采用混合标记细胞构建体内异种移植模型,双靶点CAR-T显著延缓肿瘤生长,优于单靶点治疗。针对临床采集的不同CCR9/CD1a表达级别的患者样本,双靶点CAR-T在体外亦表现出更强的灭活能力,并能够清除患者来源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
图:双靶点CAR-T治疗展现优越性
患者来源T细胞成功构建双靶点CAR-T,体外显示强效杀伤
针对患者来源的T细胞样本,结合CD1a阳性白血病细胞富集或耗竭策略,成功构建了双靶点CCR9/CD1a CAR-T,并在体外高效杀灭CCR9高/中或CD1a阳性的肿瘤细胞株及自体异质白血病样本,验证了临床起始物来源CAR-T构建的可行性及疗效潜力。
图:患者自身来源CAR-T杀伤能力强
综上,本研究系统且全面地阐明了CCR9作为T-ALL关键且安全的靶标价值,弥补了目前T-ALL免疫治疗中缺乏非泛T细胞标志物的空白。通过将CCR9与CD1a联合靶向,研究创新性地提升了靶点覆盖率,有效解决肿瘤表型异质性与抗原逃逸问题,降低了由基因编辑引发的潜在安全风险。双靶点CAR-T策略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泛T靶向CAR-T细胞的自我残杀与免疫缺陷,还可能减少后续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依赖,简化治疗流程。此外,CCR9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及其对淋巴器官和肠道归巢功能的独特作用,为治疗其它实体瘤提供了新的免疫策略靶点。
该研究以严谨的表型学和功能学分析为支撑,利用原发患者样本及多种体内外模型进行验证,具有高度临床转化潜力。虽然双靶点CAR-T在临床推广还需解决制造工艺优化、治疗窗口界定及长期随访等问题,但该工作奠定了适用于T细胞恶性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坚实基础,促进未来治疗方案的多元化发展。
原始出处
Tirado N, Fidyt K, Mansilla MJ, et al. CAR-T cells targeting CCR9 and CD1a for the treatment of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25;18(6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3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