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一周即见效!新药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热、多汗等症状 | 2025 ASCO速递

2025-06-05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2025ASCO公布的OASIS4研究显示,非激素药物elinzanetant治疗1周即显著减少VMS发作次数,12周时多减少3.4次,安全性良好。

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血管舒缩症状(VMS),表现为潮热、多汗等。血管舒缩症状可能对睡眠、情绪、生活质量等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预后。目前,治疗血管舒缩症状的方式有限,且缺乏针对性治疗方式获批。

Elinzanetant是非激素治疗的口服双神经激肽-1,3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大脑中下丘脑内的一组雌激素敏感神经元(KNDy神经元)来解决血管舒缩症状。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5 ASCO)上公布的OASIS 4研究结果显示,使用elinzanetant治疗第1周,即可显著减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血管舒缩症状发作次数,治疗12周时,使用elinzanetant患者发作次数显著减少7.8次,为这一临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结果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图片

截图来源:ASCO

OASIS 4研究纳入正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用于治疗或预防HR+乳腺癌的成年女性474例,这些人均出现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研究人员按2: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组接受elinzanetant(120 mg/d),持续52周(316例),或先接受12周安慰剂(每日一次)后转换为elinzanetant治疗40周(158例)。基线时,elinzanetant组和安慰剂-elinzanetant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次数分别为11.4次和11.5次。

主要研究终点为基线至第4周、第12周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次数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 治疗第1周时,两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次数较基线就有明显减少,其中elinzanetant组减少4.0次,而安慰剂-elinzanetant组减少了1.8次;

  • 治疗第4周时,elinzanetant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次数较基线减少了6.5次,而安慰剂-elinzanetant组较基线减少了3.0次,相比于安慰剂-elinzanetant组,elinzanetant组日均发作次数多减少了3.5次(P<0.0001);

  • 治疗第12周,elinzanetant组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次数减少情况仍优于安慰剂-elinzanetant组(减少7.8次 vs. 减少4.2次),相比于安慰剂-elinzanetant组,elinzanetant组日均发作次数多减少了3.4次(P<0.0001);

  • 此外,无论是治疗第4周还是第12周,elinzanetant组重度血管舒缩症状日均发作减少次数均多于安慰剂-elinzanetant组,其中第4周时,elinzanetant组多减少了0.7次,而治疗第12周时,elinzanetant组多减少了1.0次。

安全性方面,治疗第1~12周期间,elinzanetant组和安慰剂-elinzanetant组分别有69.8%和62.0%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以头痛、疲劳、嗜睡为主。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2.5%和0.6%。在治疗第13周~52周,两组报告的不良事件均较少。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elinzanetant可有效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中重度血管舒缩症状,起效迅速(1周即见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对血管舒缩症状进行适当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Ledermann, J. A., et al. (2024). Elinzanetant for Vasomotor Symptoms from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241556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079, encodeId=54a222680e9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c423e25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e9e289e771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舒缩症状#</a> <a href='/topic/show?id=20f812e541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2025 ASCO#</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541, encryptionId=20f812e54145, topicName=2025 ASCO), TopicDto(id=23725, encryptionId=73c423e2572, topicName=乳腺癌), TopicDto(id=89777, encryptionId=e9e289e771c, topicName=血管舒缩症状)],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05 15:04:13 CST 2025, time=2025-06-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ER+/HER2-乳腺癌复发时转变为三阴性表型?分子分析发现与PTEN失活突变相关

本研究发现,与持续ER+肿瘤相比,复发为TNBC的患者PTEN失活突变率显著更高(30%vs.5.5%),提示PI3K/AKT/PTEN通路激活可能驱动激素受体缺失,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专题论著】|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生存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诊断病例的生存情况,为乳腺癌防治的相关政策、研究和项目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AI赋能破局:黄育北教授解读中国乳腺癌筛查的三大困境与技术突围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黄育北教授在2025西派会上接受采访时,详细解析了当前乳腺癌筛查的困境,并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从生物胺调控网络看乳腺癌亚型异质性,基因表达谱与治疗新方向

BA相关基因和miRNA的亚型特异性失调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进展、免疫调节和代谢调节。 研究结果突出了潜在的治疗目标,尤其是 TNBC 和 HER2+ 亚型。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肿瘤耐药性背后的一个重要“基因组犯罪现场”,更可能为williamhill asia 预测肿瘤耐药风险、甚至开发全新的抗癌策略打开大门。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利用人工智能评估乳腺癌手术结果

ChatGPT 4o和Pyolo8与人类观察者评估有中到强正相关,ChatGPT沟通能力更优,但AI缺乏与患者互动的微妙性和同情心,需人类监督和共情沟通确保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