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EP Rep:肝硬化患者前瞻性队列中肝细胞癌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2024-09-22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N-乙酰甘氨酸,氨基酸,胆汁酸和胆碱衍生的代谢物是HCC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是HCC发展的促进物。

肝癌(HCC)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预计2020年至2040年,被诊断为肝癌的人数将增加55%。为了提高早期诊断和潜在治愈性治疗的可及性,建议对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基于肝脏超声(伴或不伴血清甲胎蛋白(AFP))的HCC监测。由于风险分层不足和当前筛查模式的性能欠佳,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监测的效果有限。在这种情况下,williamhill asia 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将患者分层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并筛选高危患者以检测早期HCC。

这项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和对比增强MRI监测,将综合代谢组学分析应用于从监测期间发生或未发生HCC的患者中收集的大量纵向样本。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接受MRI监测的肝硬化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并对203例患者的612个纵向血清样本进行了全局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其中37例在随访期间发生HCC。

 

与未发生HCC的患者(对照)样本相比,牛磺结合胆汁酸和γ-谷氨酰氨基酸增加,而酰基胆碱和脱氧胆酸衍生物减少。丝氨酸和丙氨酸等7种氨基酸与HCC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而N-乙酰甘氨酸和甘油磷酸胆碱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当将病例限制在HCC前1年内收集的样本时,研究人员发现了包括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在内的其他代谢物。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出的前6个变量(甲胎蛋白、6-溴色氨酸、N-乙酰甘氨酸、水杨酸葡萄糖醛酸、硫酸睾酮和年龄)的组合具有较好的区分病例和对照组的效能。

 

这项研究发现,N-乙酰甘氨酸,氨基酸,胆汁酸和胆碱衍生的代谢物是HCC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是HCC发展的促进物。

 

原文出处:

Sanchez JI, Fontillas AC, Kwan SY, Sanchez CI, Calderone TL, Lee JL, Elsaiey A, Cleere DW, Wei P, Vierling JM, Victor DW, Beretta L. Metabolomics biomarker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JHEP Rep. 2024 May 15;6(8):101119. doi: 10.1016/j.jhepr.2024.101119. PMID: 39139459; PMCID: PMC1132129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7049, encodeId=66eb222e0493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cb65813029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硬化#</a> <a href='/topic/show?id=38bf1193e52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代谢组学标志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9375, encryptionId=38bf1193e527, topicName=代谢组学标志物), TopicDto(id=81302, encryptionId=cb65813029a, topicName=肝硬化),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Sep 22 15:53:39 CST 2024, time=2024-09-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疾病控制率高达87.1%,新型双抗“双管齐下”一线治肝癌 | ESMO 2024

QL1706+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用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高达87.1%,客观缓解率35.5%,6个月PFS率为78.5%,安全性整体可控。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开展3期研究。

Phytomedicine: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是紫草的关键成分,可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坏死

该研究揭示DMAKN作为紫草活性的关键成分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肝细胞癌(HCC)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阐明该化合物的潜在作用机制。

袁振刚教授: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现状和思考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袁振刚教授分享《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现状和思考》精彩报告。肝癌在线特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Hepatology:中南大学申竑等团队合作研究综合分子分类预测HCC的微环境特征和治疗反应

该研究整合了3个单细胞数据集来描述肿瘤微环境(TME)景观,并识别了6个与预后相关的细胞亚簇。通过对这些亚簇特异性标记物进行无监督聚类,生成了转录组亚型。

庄辉院士权威解读:慢性乙肝患者HBsAg清除后,HCC监测关键要点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分享了《慢性乙肝患者HBsAg清除后HCC监测》的精彩报告。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解读 | 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2024 ASCO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更新临床视角

2024年,ASCO发布最新版晚期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随后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专家组对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肝癌在线特此摘译,供临床医生学习参考。

中国MAFLD诱发的肝细胞癌:一场悄然加剧的健康危机

该研究旨在探讨MAFLD相关HCC的病因分布,主要包括单纯MAFLD病因和MAFLD合并其他慢性肝病作为共同病因在HCC队列中的比例。

Adv Sci:周钢桥/贺福初合作揭示了TBC1D31的基因组扩增促进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通过基于转录组数据的综合计算框架对814名HCC患者的预后相关局灶性CNA进行全基因组调查,发现8q24.13处的基因组扩增是一个有希望的候选基因。

新发现!度伐利尤单抗+曲美木单抗:针对中国人群,喜马拉雅研究亚洲数据彰显显著疗效优势

喜马拉雅研究亚洲亚组结果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布,该研究在喜马拉雅亚洲参与者中分析评估了STRIDE方案和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与索拉非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肝癌在线特此报道。

ESMO 中国之声 | aHCC一线治疗:免疫联合疗法与靶向药的正面交锋

中国学者关于aHCC治疗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LBA38与LBA40,为williamhill asia 揭示了联合疗法在这一难治性疾病中的潜力与前景。肝癌在线特此整理,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