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2025ASCO年会头颈肿瘤研究进展

2025-07-10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介导的新辅助治疗通过重构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望推动头颈外科诊疗体系向精准化、功能化方向深度变革,为头颈部肿瘤诊疗范式的革新与生存格局重塑创造了机会。

导读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累及口腔、咽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始终面临肿瘤控制与功能保全的双重挑战。传统标准治疗模式(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病例中存在局限性,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介导的新辅助治疗通过重构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望推动头颈外科诊疗体系向精准化、功能化方向深度变革,为头颈部肿瘤诊疗范式的革新与生存格局重塑创造了机会。

一 诊疗范式革新:KEYNOTE-689 研究突破传统治疗瓶颈的循证基石

III 期 KEYNOTE-689 试验首次以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作为新辅助治疗药物,联合术后放疗(± 顺铂)及维持治疗的全程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局部晚期 HNSCC 患者的生存预后。在 PD-L1 高表达(综合阳性评分 CPS≥10)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 EFS)达 59.7 个月,较对照组(26.9 个月)降低 34% 的肿瘤进展或死亡风险(HR=0.66, 95% CI: 0.50-0.87),彻底突破了传统治疗在围手术期疗效上的瓶颈。这一治疗范式的革新体现在三方面:

1.系统性免疫激活的治疗优势:通过术前免疫干预激活全身抗肿瘤免疫应答,不仅实现原发灶降期缩瘤,更显著抑制远处转移发生 —— 帕博利珠单抗组远处转移率从 14.5% 降至 7.2%,且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呈现显著改善趋势,揭示了免疫治疗在控制微观转移灶中的独特价值。

2.功能保全手术面临临床突破:基于肿瘤降期效应,对于侵犯喉、下咽等关键功能器官的病例,术前免疫治疗有望使部分患者避免全喉切除等致残性手术,为保留吞咽、发声等生理功能开辟了新路径,这虽然在KEYNOTE-689的研究中未具体提及,但在2025ASCO的另外一项研究REMATCH2201中,williamhill asia 已经看到头颈外科微创化的曙光。

3.全程化治疗体系的构建:"新辅助 - 辅助 - 维持" 的全周期干预模式,通过持续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形成从肿瘤负荷缩减到残留病灶清除的全程管理闭环,显著提升了治疗策略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二 生存格局重塑:从疾病控制到生命质量的双重获益

在生存获益层面,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不仅延长了局部晚期患者的中位 EFS,更在 PD-L1 高表达人群中展现出长期生存优势,提示部分患者可能通过免疫治疗实现 "临床治愈"。安全性数据显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未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仅 1.4% 患者因不良反应延迟手术),其可控的毒性特征相较于传统放化疗的黏膜炎、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实践变革看,基于 KEYNOTE-689 研究结果,美国 FDA 已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可切除局部晚期 HNSCC 的围手术期治疗,确立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全球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中的标准地位。尽管该适应症在中国尚未获批,但其循证医学证据已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数据积累,加速治疗规范的本土化落地。

三 未来展望:精准免疫治疗的深化与拓展

当前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头颈肿瘤领域的探索仍在持续深化,包括: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生物标志物的精细化探索、HPV 相关肿瘤的特异性干预等。综上所述,KEYNOTE-689 研究开启的免疫新辅助治疗时代,不仅通过生存数据的突破重塑了头颈肿瘤患者的预后格局,更通过治疗理念的革新推动学科向 "免疫调控为核心、功能保全为导向" 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型。随着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深度融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未来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体系的核心支柱,为患者带来生存时间与生命质量的双重提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930, encodeId=4b3422e29305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99444352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头颈部鳞状细胞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435, encryptionId=f999444352f, topicName=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1 11:32:29 CST 2025, time=2025-07-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与共识】|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

本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该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为HNSC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与共识】| 抗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3年版)

本共识专家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相关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为依据,经充分讨论形成《抗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3年版)》。

JEV:首都医科大学冯芝恩/韩正学揭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进展的调控新机制

该研究报告了一个“传染模型”,介导异质肿瘤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转化,促进肿瘤进展。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学院石远凯团队报道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新方案!

该研究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的3期试验,评估了Finotonlimab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R/M型HNS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纳米抗肿瘤新药NBTXR3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疗效显著,客观缓解率高达81.8%

在外束放疗前肿瘤内给药NBTXR3可产生显著的局部耐受性、在肿瘤中均匀分布、无渗漏,并且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迹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肿瘤记忆。

隔山打牛,头颈癌肺转移后放疗联合PD-1病灶全消失18个月了!

这个患者在肿瘤出现了肺部转移之后,使用了放化疗,然后使用了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在对一些肿瘤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全身放射治疗(SBRT),导致未放疗照射病灶出现远隔效应。

European Radiology:MRI和FDG-PET/CT功能成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反应预测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T) 和18F-氟代葡糖-正电子断层扫描(FDG-PET/CT) 具有无创性监测放疗过程中肿瘤变化的优点。

Cancer Res:南京医科大学程杰/王琰玲合作探索不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亚型的生物特征和治疗易感性

该研究利用相似网络融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联合分析了包括拷贝数变异、体细胞突变、DNA甲基化和转录组分析在内的多组学数据集,并为HNSCC建立了一个预后分类系统。

王孝深教授组稿|赵阳:选择性剪切在头颈鳞癌中作用概述

本期「专家组稿」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孝深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赵阳博士分享《选择性剪切在头颈鳞癌中作用概述》,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