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自然·通讯》:微环境调节可打破纳米酶固有的pH限制并提高活性

2025-01-03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南京大学魏辉教授、董昊教授和武江洁星等人开发了一种策略,通过限制多元酸或多元碱(充当Brønsted酸或碱)来调节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的微环境pH值。

具有类酶活性的功能性纳米材料被称为纳米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纳米酶的工作pH值和最佳pH值之间的偏差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有鉴于此,南京大学魏辉教授、董昊教授武江洁星等人开发了一种策略,通过限制多元酸或多元碱(充当Brønsted酸或碱)来调节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酶的微环境pH值。研究发现,将聚丙烯酸(PAA)限制在类过氧化物酶PCN-222-Fe(PCN=多孔配位网络)纳米酶的通道中降低了其微环境pH值,使其能够在pH 7.4下发挥最佳活性,并解决了与酸变性氧化酶偶联的级联系统中的pH失配问题。实验研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在中性pH条件下,PAA不仅能提供质子,还能通过水合氢和脱质子羧基之间的盐桥保持质子。与此同时,聚乙烯亚胺的限制增加了微环境的pH值,导致MOF纳米酶的类水解酶活性增强。这一策略有望为设计用于实际应用的高性能纳米酶和纳米催化剂铺平一条有前景的道路。相关工作以“Microenvironmental modulation breaks intrinsic pH limitations of nanozymes to boost their activiti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片

【文章要点】

活性位点周围的氨基酸残基官能团为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使其能够结合和定向底物,稳定过渡状态,并介导一般的酸/碱催化。受酶的启发,作者假设通过引入羧基(Brønsted酸)来提供质子,引入氨基(Brønsted碱)来接受质子,催化活性位点附近的微环境pH值可以分别降低和增加,而不会改变本体溶液的pH值。为了证实这一假设,作者选择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来模拟酶,因为MOF表现出与金属酶非常相似的特征。一方面,金属节点(或离子)以及MOF的连接体可以作为催化活性位点。另一方面,MOF中的空腔和通道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饰,这为精细调节微环境pH值提供了可行性。作者认为,具有丰富官能团和高柔性的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渗透到MOF的空腔或通道中,然后被限制在催化活性中心附近,以局部调节pH值(图1)。

图片

图1 突破MOF纳米酶的pH限制以提高其活性

总之,作者开发了一种微环境调节策略来打破纳米酶固有的pH限制。将多元酸PAA限制在PCN-222-Fe纳米酶的通道内能够降低催化活性中心附近的局部pH值。MD模拟表明,质子可以被捕获在PAA修饰的通道内,以增强生理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这一过程是由于PAA的缓冲作用。PCN-222-Fe纳米酶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生理pH下显著增加,这进一步解决了天然氧化酶和PCN-222-Fe纳米酶之间的pH不匹配问题。由此,研究可灵敏地检测到数种分析物,并基于一锅氧化酶/PCN-222-Fe@PAA级联反应实现了数种天然和非天然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此外,将多碱(polybase)PEI限制在Zr-MOF纳米酶的空腔或通道中可以增加微环境pH值,从而显著提高其类水解酶活性(图2)。作者认为,上述策略将拓宽对纳米催化剂催化活性位点周围微环境调节的理解。

图片

图2 微环境pH调节下的一锅氧化酶/MOF纳米酶级联反应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163-4#Sec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6366, encodeId=fb1122463661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b1e7466c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酶#</a> <a href='/topic/show?id=dbed123049f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环境调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049, encryptionId=dbed123049f9, topicName=微环境调节), TopicDto(id=77466, encryptionId=77b1e7466c0, topicName=纳米酶)],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an 03 15:10:47 CST 2025, time=2025-01-0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03 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南昌大学辛洪波教授等《Small》:构建新型超小铜基纳米酶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超小铜基纳米酶用于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李琳琳团队《自然·通讯》:晶格膨胀提高纳米酶活性和电响应性促进癌症治疗

团队发现晶格间距增大能够提高 Ru 纳米酶的多种类酶活性,并提高其对自供能电刺激的响应性,通过级联催化反应促进癌症治疗,这一规律在Cu等纳米酶上同样适用。

湖北工业大学李草团队《AFM》:基于新型Ce-Mn异质结的多功能抗肿瘤酶级联系统

构建新型多功能 Ce-Mn 异质结纳米团簇及酶级联系统,具强酶活性和光热能力,用于小鼠肿瘤联合治疗有效且具生物安全性。

吉林大学林权教授团队ACS Nano:纳米酶作为肿瘤能量稳态破坏器增强级联催化治疗

本研究构建了Cu2O@Au纳米酶,具备三种类酶活性:类葡萄糖氧化酶(GOx)、类过氧化物酶(POD)和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西南民族大学雍媛/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唐晓平/杨汉丰《AFM》:新兴纳米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探讨纳米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抗氧化还原化学机制、优势及局限性,强调相关挑战与未来方向,为纳米治疗剂合成提供建议。

山西医大解军团队Biomaterials:新型Ru单原子纳米酶靶向铁死亡,助力反复流产女性生育力恢复

宫腔粘连发病率高且现有治疗手段不足,解军教授团队开发新型纳米酶复合材料,靶向关键病理机制,在小鼠模型中效果显著,为治疗宫腔粘连带来新希望,有望用于临床。

华师朱成周教授课题组ACS Nano:贵金属纳米酶模拟水解酶实现肿瘤治疗新思路

介绍磷酸盐在肿瘤中的作用及纳米酶用于癌症治疗的优势,阐述新型贵金属纳米酶 Ce/Pt-H 的合成、活性及肿瘤凋亡应用。

中原纳米酶实验室(郑大)阎锡蕴/高利增/江冰《自然·通讯》:具有选择性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仿生硫-铁-血红素纳米酶用于增强肿瘤化疗

本文介绍纳米酶领域背景及关键问题,阐述阎锡蕴等团队开发仿生硫 - 铁 - 血红素纳米酶 HCFe,说明其合成、特性、克服肿瘤顺铂耐药机制及体内外效果,展望其应用前景。

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AHM》:氯配位的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实现过氧化氢选择性催化分解及抗肿瘤特异性治疗

云南大学王家强教授团队制备铁基单原子纳米酶,可高效催化分解 H₂O₂产生・OH,对癌细胞杀伤力强,对正常细胞毒性小,对体内恶性实体瘤有特异性治疗效果。

上海大学陈雨/陈付学/冯炜团队AM: 六氰高铁酸钙(III)纳米催化剂实现自闭症谱系障碍治疗的氧化还原稳态

研究设计工程化纳米酶CaH NCs用于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能清除ROS、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减轻炎症和细胞凋亡,改善动物模型症状,为治疗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