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妇女生孩子后,一定要坐月子吗?
2025-06-14 张博士 MedSci原创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从传统养生角度,产后调养(坐月子)确有深刻的中医理论基础,但具体实践需与时俱进,毕竟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已远远优于古人,因此,不可拘泥于旧习。张博士为您详解其中奥妙:
从传统养生角度,产后调养(坐月子)确有深刻的中医理论基础,但具体实践需与时俱进,毕竟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已远远优于古人,因此,不可拘泥于旧习。张博士为您详解其中奥妙:
一、中医视角:产后为何强调调养?
《千金要方》云:"妇人产讫,五脏虚羸,惟得将补,不可纵欲。"中医认为分娩后女性处于"气血骤虚、百节空虚"的状态:
- 气血双亏:生产耗伤气血,易致头晕、乏力、自汗;
- 胞宫开泄:恶露排出时易感外邪,需避风寒;
- 筋骨松弛:孕期松弛素影响,关节韧带未复,劳作易伤;
- 乳汁化源:脾胃虚弱则乳汁不足,需健脾养血。
二、传统与现代的智慧融合
传统月子精华(需保留):
- 避风寒:空调不对吹,汗出及时擦,保护大椎、命门等穴位;
- 调饮食:产后1周忌油腻,小米粥、鲫鱼汤等清淡补虚;
- 慎劳损:避免提重物、久蹲,防子宫脱垂;
- 畅情志:忌大喜大怒,防肝郁气滞。
需改良的旧习:
- ❌ 绝对卧床 → ✅ 适度活动促恶露排出;
- ❌ 不洗头洗澡 → ✅ 温水淋浴,及时擦干(可艾叶煮水);
- ❌ 过度捂热 → ✅ 室温24-26℃,湿度50%为宜;
- ❌ 盲目忌口 → ✅ 保证蔬果摄入(苹果蒸熟,菠菜焯水)。
三、科学坐月子的关键要素
-
阶段性进补(分三周调理):
- 第1周:排恶露(生化汤、红糖藕粉)
- 第2周:调脾胃(四神汤煮粥)
- 第3周:补气血(当归生姜羊肉汤)
-
经络调理法:
- 艾灸关元、足三里,每日10分钟温补元气;
- 顺时针摩腹(避开产后3天内),助子宫收缩;
- 涌泉穴贴姜片,引火归元防虚火上炎。
-
心理养护:
- 亥时(21-23点)前入睡,借胆经生发之气修复;
- 听宫调音乐(如《紫竹调》)疏肝解郁。
四、特殊体质调理建议
- 阳虚怕冷者:晨起含服1片醋泡生姜;
- 湿热体质:用赤小豆、炒薏米代茶饮;
- 剖宫产妈妈:产后2周起用三七粉炖乳鸽,促进伤口愈合;
- 乳汁不足:膻中穴刮痧(轻手法)+ 通草王不留行茶。
五、何时需打破传统?
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张博士总结:
坐月子本质是顺应产后"虚、瘀、寒"生理特点的康复期。现代女性不必恪守"30天不出门"等教条,但要把握三个原则:
- 外避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 内养气血(食补+穴位调理)
- 动静相宜(卧床与活动交替)
建议根据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可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产后6周复查时,可同步进行盆底肌修复等现代康复训练,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结合,方为养生大道。
对于体质强健者,不必拘泥于坐月子,产后及时活动,包括外出活动,反而更有利于健康。对于体质较弱者,则建议产后多休息,以免留下后遗症。对于剖腹产者,要遵从术后的一些医嘱。待腹部伤口伤愈后,根据身体情况,决定产后的恢复安排,务必要做到科学康复。
声明:上面所有的建议都仅仅是张博士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专业的医生观点。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去医院进行就诊或咨询
更多问题,请访问:张博士话健康AI:https://ai.medsci.cn/chat/dr-zhang-hlth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第一次看到如此全面,客观的观点,既不是那种老古董,也不是那些激进#反中医#作法,我认为这真叫#科学中医#。
9 举报
#坐月子#
1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