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发现:每月性生活达到这个频率,抗癌效果最好!

2024-10-03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前列腺癌,已被证实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尽管前列腺癌的具体成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射精频率可能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在《European U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题为“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图片

研究者分析了31925名美国男性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在1992年至2010年间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报告了他们在20至29岁及40至49岁时的平均每月射精频率。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希望揭示高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射精频率较高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

具体而言:

对于20-29岁的男性,每月射精超过21次,前列腺癌风险将降低19%。

对于40-49岁的男性,每月射精超过21次,前列腺癌风险将降低22%。

在18年的随访期间,共诊断出3839例前列腺癌病例。整体来看,射精频率较高的男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可能性较低。

图片

尽管研究结果显示射精频率较高可能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

研究者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

首先,更频繁的射精可能会影响前列腺外周区上皮细胞的功能,阻碍潜在致癌物的分泌和形成。

其次,射精频率的增加可能会减少前列腺腔内晶体的形成,而这些晶体与前列腺癌的高风险相关。

此外,较高的射精频率可能与心理压力的降低和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降低相关,这可能会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分裂。

尽管该研究结果引人注目,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参与者报告的射精频率基于个人回忆,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此外,该研究也未能完全排除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混杂影响,例如饮食、运动和遗传因素等。

因此,虽然该研究提出,射精频率的增加似乎与前列腺癌风险降低相关,但仍需更多研究来探讨其背后的具体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DOI: 10.1016/j.eururo.2016.03.02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9053, encodeId=b39d22290537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8ee32526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前列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63dd119830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射精频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526, encryptionId=c8ee32526f3, topicName=前列腺癌), TopicDto(id=119830, encryptionId=63dd119830df, topicName=射精频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Oct 03 23:01:03 CST 2024, time=2024-10-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European Radiology: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和人工智能在主动监测中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风险,临床上可为患者提供不同的主动治疗方法(如前列腺切除术或放疗)和其他治疗选择,如主动监测(AS),并将其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前列腺癌。

JACC-CardioOncology:前列腺癌患者肥胖和肌肉力量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

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晚期前列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在12个月的随访中,ADT与肥胖增加和力量下降有关。较大的腰围和较低基线力量与未来不良心血管结局相关。

1/3的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携带PIK3/Akt/mTOR通路变异,且与预后较差相关

PIK3/Akt/mTOR通路突变在mCSPC中很常见。这些变异(包括PTEN和PIK3R1变异)似乎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Eur Urol: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传统分割放射治疗和低分割放射治疗生存期分析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传统分割放射治疗(CFRT)和低分割放射治疗(HFRT)的前列腺癌生存率没有差异。

World J Urol:冷冻消融术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作为放射性复发前列腺癌的挽救治疗方法的比较

对于放疗后局部复发的PCa患者,SRP和SCAP都应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MSI-H/dMMR vs TMB-H/MSS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如何?

本研究表明,MSI-H/dMMR前列腺癌比TMB-H/MSS前列腺癌具有更高的TMB、indel和新抗原负荷,这些差异可能促使对ICB深刻而持久的反应。

Eur Urol Open Sci:漫反射光谱法用于前列腺切除术术中边缘评估的可行性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漫反射光谱的技术在前列腺癌手术过程中指导外科医生实时区分前列腺癌组织和良性前列腺组织。

前列腺癌,美国在研的481项基金简述(2024)

介绍前列腺癌特点及未解决临床问题,梳理美国 NIH 资助的前列腺癌在研项目,包括获资助者、研究热点及课题摘要,为选题提供启发。

Adv Sci:中山大学陈旭/林天歆/白守民合作揭示PTBP1通过与RALY相互作用以增强前列腺癌的放射抗性

该研究确定了在多个公共PCa数据库中PCa和邻近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23个剪接因子。

IVD前沿丨尿液生物标志物预测前列腺癌和PI-RADS评分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分析了质谱(MS)筛选数据,以确定可以预测PI-RADS评分的潜在尿液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