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Respir Med:三代 EGFR-TKI 药物 limertinib 一线治疗 NSCLC,中位 PFS 达 20.7 个月!
2025-06-2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证明了limertinib作为新一代三代EGFR-TKI,显著延长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PFS,相较于吉非替尼疗效翻倍且安全性稳定。
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约85%。EGFR敏感突变(主要为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是NSCLC重要的驱动基因,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代EGFR-TKI(如吉非替尼)曾是临床首选,但由于耐药如T790M突变的出现,疗效受限。随之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aumolertinib等)问世,能够克服T790M耐药,显著延长患者PFS和改善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然而,尽管已有多个三代EGFR-TKI获批,仍有新药物研发的空间以加强疗效及改善安全性。Limertinib是第三代EGFR-TKI,针对EGFR敏感突变及T790M突变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此前2b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在耐药患者中展现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基于此开展了本Ⅲ期临床试验,意在探究其作为一线治疗的效果。
6月20日,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假药对照、Ⅲ期临床试验,评估了新型三代EGFR-TKI药物limertinib与传统一代EGFR-TKI药物吉非替尼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覆盖中国56家医院,共纳入337例患者,结果显示limertinib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显著改善,提示其可成为该病种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该项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56家医院展开,纳入18岁及以上、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均携带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敏感突变,体能状态ECOG评分为0-1,无既往系统治疗。允许稳定、非症状性脑转移患者参与。
患者被随机1:1分配至limertinib组(80mg口服,每日两次)或吉非替尼组(250mg口服,每日一次),采用双盲双假药设计确保研究盲态。循环周期21天,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停药。疗效主要终点为独立中心评审(ICR)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脑转移相关指标等。安全性评估基于NCI CTCAE 5.0标准。
结果显示,总计337例患者入组,limertinib组168例,吉非替尼组169例。中位年龄63岁,女性占64%,所有患者均为亚洲人群。19号外显子缺失约占67%,21号外显子L858R占33%。有脑转移者占两组32%和34%。
无进展生存期(PFS)
- limertinib组中位PFS为20.7个月(95%CI 15.2–22.1),吉非替尼组为9.7个月(95%CI 8.3–11.1)。
- Hazard Ratio (HR) 为0.44(95%CI 0.34–0.58),显著优于吉非替尼(p<0.0001)。
- 各亚组均获益明显,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ECOG评分、EGFR突变类型及脑转移状况。
脑转移患者的疗效
- 脑转移患者中,limertinib组ICR评估中位脑内PFS 15.2个月(95%CI 9.8–22.0),吉非替尼组为8.3个月(95%CI 6.8–8.4)(HR 0.35,p<0.0001)。
- 脑内客观缓解率limertinib组89%,吉非替尼组73%。
总体生存期(OS)
- 目前数据尚不成熟,中位OS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显著(HR 0.79,p=0.24)。
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
组别 | ORR (ICR评估) | DCR (ICR评估) |
---|---|---|
Limertinib | 88% | 96% |
Gefitinib | 81% | 94% |
统计学意义 | p=0.097(倾向优势) | p=0.32(无显著差异) |
安全性
- 两组治疗相关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25%。
- Limertinib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5%,吉非替尼组10%。
- Limertinib组因不良事件致死率4%,但均被评估为与药物可能无关;吉非替尼组不良事件致死率4%,其中2%被评估为可能与药物相关。
- Limertinib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64%,3级4%)、皮疹(42%),吉非替尼常见肝功能异常显著高于limertinib组(ALT升高57% vs 15%,AST升高51% vs 18%,p均<0.0001)。
表:主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15%发生率)
不良事件 | Limertinib组(n=168) | 吉非替尼组(n=169) | p值 |
---|---|---|---|
任何级别腹泻 | 64% | 34% | <0.0001 |
皮疹 | 42% | 47% | 0.44 |
肝功能异常(ALT升高) | 15% | 57% | <0.0001 |
肝功能异常(AST升高) | 18% | 51% | <0.0001 |
血小板减少 | 15% | 7% | 0.0091 |
贫血 | 33% | 19% | 0.0029 |
研究价值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证明了limertinib作为新一代三代EGFR-TKI,显著延长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PFS,相较于吉非替尼疗效翻倍且安全性稳定,尤其在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补充了当前EGFR TKI家族的临床选择。随着三代EGFR-TKI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标准,limertinib以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和脑穿透性,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尽管长期生存数据尚未成熟,未来随着进一步随访,以及与奥希替尼等头号三代EGFR-TKI的直接对比研究,将确定其在临床治疗序列中的地位。
安全性上,limertinib肝毒性显著低于吉非替尼,更加耐受,腹泻为主要副作用,但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可管理。考虑到中国患者的遗传体质和用药习惯,该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
原始出处
Shi Y, Wu L, Ji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mertinib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sensitising mutat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phase 3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 2025.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5)00121-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肺癌# #limertinib#
2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