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通过多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辨别双相情感障碍与重度抑郁障碍的遗传差异
2025-01-19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能够有效区分这双相情感障碍与重度抑郁障碍这两种疾病状态,尤其是在以抑郁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中,验证了遗传学工具在情感障碍精准医学中的潜力。
双相情感障碍(BPD)和重度抑郁障碍(MDD)是两种常见的情感障碍,但由于症状的重叠,特别是BPD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往往表现为抑郁状态,诊断难度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揭示BPD和MDD之间的遗传差异,探索基于多基因风险评分(PRS)的诊断预测潜力,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
研究使用了来自精神基因组学联盟(PGC)的病例对照数据,最终包括15,532名BPD患者、12,920名MDD患者和22,697名健康对照者。研究通过质控和基因型合并,构建了13组病例-对照队列,并进行多种GWAS分析,包括直接比较BPD与MDD、BPD与对照、MDD与对照,以及基于回归的GWAS方法。研究还在丹麦的iPSYCH独立样本(25,966人)中进行了验证分析。
图1:不同GWAS方法用于BPD和MDD分类的效果对比
尽管未能在BPD与MDD的直接比较中识别基因组显著位点,但研究发现了显著的遗传力(h²=0.23),表明BPD和MDD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PRS能够有效区分BPD和MDD状态,包括以抑郁发病的BPD患者(AUC最高为0.64)。此外,研究揭示了BPD的遗传风险与MDD相比更强,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的遗传相关性更高。
验证分析表明,基于GWAS的PRS模型在iPSYCH队列中的分类性能较弱,但仍具有统计显著性。这一结果表明,遗传预测模型可以用于辨别BPD和MDD,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丰富的表型信息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适用性。
图2:BPD与MDD的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首次通过系统化的GWAS方法直接比较BPD和MDD,证明两者在遗传上是独立的,并揭示了遗传预测工具在情感障碍精准医学中的潜力。未来研究需要更大规模的纵向样本和多诊断队列,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开发更为准确的遗传预测模型。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 #重度抑郁障碍#
3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