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3例死亡,美国暴发30年来最大规模疫情

2025-07-09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上海

2025 年多国麻疹疫情失控,主因是疫苗接种率不足,医疗匮乏、操作不当等加剧传播,需强化防控。

麻疹,正在全球多地走向失控。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检测数据,2025年美国至少报告了1,277例麻疹确诊病例,仅半年的总病例数就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成为30年来最大规模。

欧洲同样形势严峻,据WHO数据,2024年全年欧洲区域共报告了127,350例麻疹病例,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

而与我国接壤的蒙古国,截至6月27日,蒙古国已累计确诊麻疹病例超10,000例,其中死亡病例7例。

麻疹,这个“早该被消灭”的传染病,为什么又卷土重来了?

疫苗接种率下降

麻疹疫情之所以如此失控,最大原因,就是疫苗接种率的下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通过呼吸道及眼结膜而传染,被认为是最具传染性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传染性比流感、非典型肺炎高。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可导致死亡。

婴儿与成人的发病症状普遍较为严重。婴幼儿麻疹与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具有差异性。其中,大部分婴幼儿的麻疹病情较重,一旦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则容易引起肺炎、喉炎、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对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成人麻疹的喉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婴幼儿,但是成人麻疹的低钙血症、肝功能损害症发生率均高于婴幼儿。由于轻型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对于早期控制麻疹疾病就增加了治疗难度。

虽然目前麻疹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以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或MMR疫苗的形式接种,两剂MMR疫苗可预防97%以上的麻疹感染。

据估计,过去20年,麻疹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避免了3,170万人死亡。

然而,上述这些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地区,其麻疹疫苗接种率几乎均未达标。

那么,为什么麻疹疫苗接种率难达标?

对于那些经济欠佳的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是疫苗接种服务难以完全覆盖的根本原因。

作为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目前真的不应该出现任何麻疹病例,任何高于零的病例都是悲剧。

以下不当操作,也可能导致麻疹出现。

接种人员操作不当

麻疹疫苗的保存和接种过程需要严格规范。如果疫苗保存不当,可能会导致疫苗失效或效价下降。接种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使疫苗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甚至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失败。这些问题都可能使接种过疫苗的人仍然感染麻疹。

医院感染

医院和诊所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每天接待大量患者和不同人群。如果医疗基础设施滞后,护理管理工作流程不合理,医院布局不佳,就诊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消毒工作不严格,就会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一的麻疹病例(尤其是婴幼儿)在发病前15天左右有医院暴露史。

人员流动性高

麻疹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播力,人员流动性高会助长麻疹的流行。通常情况下,麻疹患者在发病前2天内以及出疹后4天内具有传染性。如果麻疹患者在传染期内进行户外活动,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易感人群。人员流动性越高,病毒的传播力就越强,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输入性麻疹疫情。即使在已经宣布麻疹消除的地区,也可能因为外来游客的流动而再次暴发疫情。

母传抗体不足

大多数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后会产生抗体,但这些抗体水平往往不足以保护产后6~8月龄的婴儿。如果婴儿接触到麻疹病毒,很容易引发感染。母传抗体不足是6~8月龄婴儿感染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免疫工作不到位

常规免疫接种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如果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低或者接种不及时,就会积累大量易感人群,从而增加麻疹流行的概率。免疫监测工作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麻疹病例,也会贻误防控时机,影响消除麻疹的目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655, encodeId=601b22e26558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c54e04707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疫情#</a> <a href='/topic/show?id=0ff31030208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麻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0470, encryptionId=ec54e04707a, topicName=疫情), TopicDto(id=103020, encryptionId=0ff310302082, topicName=麻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09 11:10:24 CST 2025, time=2025-07-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09 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新加坡的疫情如何?给我国有什么启示?

根据中国疾控1月4日最新消息,目前我国境内主流毒株仍为BA.5.2和BF.7,但10月至12月,通过基因组测序已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其中4例为XBB.1.5输入病例;并且,共报告发现本土XBB

WHO官方确认新冠疫情风险已相当于季节性流感水平

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今天在交流会上表示“WHO相信今年某个时间会宣布新冠疫情结束。新冠病毒感染疾病大流行已经稳定下来,达到与流感相当的风险水平。

阜外专家:疫情来势汹汹,高重症风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怎样平安度过?

帮助他们减少感染病毒,或者不进展为重症?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患者和家属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特别注意呢?

英国分析机构造谣中国奥密克戎疫情最高日感染达到400万人

英国著名的分析机构Airfinity,最近对中国的奥密克戎疫情进行了预测。这家机构对全球的新冠疫情,猴痘疫情,以及各个主要公司的新冠疫苗销售情况均进行了预测,还是比较准确。例如,2021年1月份预测奥

Vaccines:新冠流行期间NSTEMI住院死亡率高5倍

昨天中国科学院蒋华良院士,因为心肌梗死去世,年仅59岁!虽然,心肌梗死确实有一定的致命性,但是,如果最近若没有新冠疫情,可能抢救成功率要高很多。

短期内会出现第二次奥密克戎感染吗?第二波感染可能是什么样子?

前几天,williamhill asia 小编预测本轮感染结束以后,大概率应该是XBB.1.5流行为主导,同时,也会夹杂有部分CH.1.1.1,BQ.1.1.*的概率较大,当然,仍然有相当的人数会出现再感染XBB.1.5,即会形成

NEJM对话:人类从大流行中学到些什么?

这是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治疗意图》(Intention to Treat)节目上的对话文章,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从大流行中学到什么?下面williamhill asia 小编翻译给大家。

拉美地区暴发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超过2200人死亡

拉美地区暴发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2024 年 1 月至 4 月期间,该地区的病例数超过 590 万,而 2023 年全年的病例数为 440 万,超过2023年总和,多国已发布紧急预警。虽然一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