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s Today Bio 深圳市人民医院徐金锋、刘莹莹团队开发双靶向微泡精准抑制巨噬细胞端粒酶活性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双靶向微泡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有效识别并靶向AS斑块区域的M1巨噬细胞,进行特异性药物递送。
论道心血管 - 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 - 2025-07-05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最新CCR综述: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诱导剂用于癌症治疗
ICD 是能激活免疫系统的特殊细胞死亡方式,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方法诱导,虽面临耐药等挑战,但有望成癌症免疫治疗核心策略。
BioMed科技 -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方法 - 2025-06-13
European Radiology:非对比盆腔MRI对儿童附件扭转的诊断价值
附件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卵巢明显增大、卵巢向内侧移位、子宫向受累卵巢移位、血管蒂扭转和卵巢滤泡周边化,且通常存在作为扭转起始点的潜在肿块。
MedSci原创 - 附件扭转 - 2025-06-13
【综述】巨噬细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该文对巨噬细胞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巨噬细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急性缺血性卒中,巨噬细胞 - 2025-06-07
蒋佳/马昕/游正伟/金芳纯《AFM》:基于“磁力驱动”+“矿化助力”策略加速骨缺损再生修复
针对骨损伤修复难题,蒋佳团队开发 3D 打印与水凝胶复合支架,兼具力学与生物矿化信号,可促干细胞成骨分化,显著提升骨缺损修复效率。
BioMed科技 - 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 - 2025-05-14
Nature子刊长篇综述:多发性骨髓瘤MRD评估的现状、机会和挑战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近日发表综述,全面回顾了MM中MRD检测的过去、现状和将来,讨论了使用MRD(和PRD)分析来指导MM患者管理的机会和挑战。
聊聊血液 - 多发性骨髓瘤,MRD - 2025-04-25
核磁有致命隐患?最新研究:显影剂中的稀土重金属钆沉淀或为毒性根源
钆基对比剂(GBCAs)用于 MRI 成像,但安全性受关注。研究模拟体内环境,发现其与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钆沉淀,酸性和蛋白质存在时加速反应,为理解 GBCAs 毒性及钆沉积机制提供新视角。
MedSci原创 - 磁共振成像,钆基对比剂 - 2025-04-15
北京科技大学乐恺/国家纳米中心王磊团队《JCR》:磁热-磁振荡增强瘤内粒子扩散5.54倍:“跳跃扩散”理论支撑微纳机器人递送
北京科技大学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团队,利用磁热和磁振荡技术,使纳米粒子肿瘤渗透效率达对照组 5.54 倍,揭示 “跳跃扩散” 机制,为纳米药物递送提供新策略。
BioMed科技 - 纳米粒子,磁热效应 - 2025-04-13
Small:中国科学院陈俊/中国医学科学院胡毅合作研究发现逆转光动力疗法导致的肿瘤代谢共生和免疫逃避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纳米系统,用于光敏剂(ICG)、纳米酶(氧化铁纳米颗粒,MNP)和siMCT4(单羧酸盐转运蛋白4的siRNA)的细胞内共递送。
iNature - 光动力疗法,肿瘤代谢共生 - 2025-04-07
淋巴瘤中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应用
ctDNA 为 cfDNA 子集,可作淋巴瘤无创诊断等生物标志物。本文介绍淋巴瘤分子遗传特征、ctDNA 检测方法及在各亚型应用,指其机遇与挑战,助推进个性化医疗。
聊聊血液 - 淋巴瘤,基因分型 - 2025-03-24
《胃食管反流病现代诊断的更新:里昂共识2.0》解读
本文对《里昂共识2.0》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促进我国临床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其核心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服务。
协和医学杂志 - 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 - 2025-03-07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侯仰龙团队ACS Nano综述: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用于癌症精准诊疗
近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侯仰龙团队系统总结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设计、制造、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多样化应用,为未来的癌症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BioMed科技 - 癌症治疗,磁控微纳米机器人 - 2025-02-25
上海交大凌代舜、李方园Matter:配体介导的酸活化磁性粒子成像探针,可实现对败血症的高灵敏度诊断
磁粒子成像(MPI)有应用潜力但现有探针存局限。研究人员开发 LAMP,通过酸响应调节粒子间距控制 MPI 信号,可灵敏监测败血症进展,为下一代 MPI 诊断平台开发提供新思路。
BioMed科技 - 败血症,酸活化磁性粒子成像探针 - 2025-01-26
厦门大学高锦豪/林泓域教授团队《Biomaterials》:监测活体内肝肠循环过程的灵敏型¹⁹F磁共振成像
肝肠循环对维持生命体稳态至关重要,但其体内实时可视化颇具挑战。厦门大学团队开发 DO3A - Fe (II)-9F 探针,借 19F MRI 实现肝肠循环成像及相关疾病监测,为研究提供新思路 。
BioMed科技 - 肝肠循环,19F MRI - 2025-01-1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