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廉哲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肠道菌群
多项研究证实,PBC患者存在显著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菌群多样性降低、促炎菌群丰度升高和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菌减少等特征。这些变化可能通过分子模拟、代谢物信号传导等途径参与PBC的发病过程。
肠道菌群正在“密谋”肝癌?重磅研究揭秘肠道微生物的“双面人生”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物与免疫调控影响肝癌发生,失衡诱发炎症与表观遗传异常,丁酸盐等可增强免疫抗肿瘤。建议通过膳食纤维、发酵食品等调节菌群,结合定期筛查防治肝癌。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我国学者揭示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与治疗价值
M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升高,促炎菌属扩张和产丁酸盐菌属减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游离脂肪酸积累、支链氨基酸升高和胆汁酸信号紊乱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特征。益生菌、FMT和靶向药
Gut Microbes: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缺乏揭示肠 - 脑轴病理新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ADHD特别是联合型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益生菌产SCFAs的缺失成为肠–脑轴病理机制的核心环节。
NAT REV GASTRO HEPAT:脂肪肝及脂肪肝相关肝癌进展: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系统性总结了肠道菌群在MAS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利用肠道菌群作为诊断工具和开发靶向菌群治疗策略,为理解和干预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Gut Microbes:粪菌移植中肠道菌群组成变化及克隆定植机制新解
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基因组测序和加权逻辑分类器,明确界定并追踪粪菌移植中细菌的克隆定植,建立了微生态疗法药代动力学分析新框架。
Science:告别“地毯式轰炸”!让肠道菌群化身“拆弹专家”,在病灶处精准释放药力
《Science》研究提出 “糖笼化” 策略,设计木葡聚糖七糖偶联药物,借肠道拟杆菌特有的内切木葡聚糖酶精准释药至结肠,在结肠炎模型中以低剂量达高效且避免全身副作用,为肠道疾病精准治疗提供新平台。
eGastroenterology:饮食趋同≠菌群趋同!
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发现,即便 18 名健康志愿者统一饮食 6 天,肠道菌群未趋同,个体差异仍显著,且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提示饮食多样性对肠道健康重要,需个性化营养策略。
刘正教授解读粪便DNA检测:从粪便读出健康密码
本文刘正教授介绍粪便 DNA 检测,其通过分析粪便 DNA 评估健康,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肠道菌群分析等。文中还阐述该检测现状、粪便外观健康提示及居家采样方法,助于健康管理。
【综述】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和治疗潜力
笔者综述了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的作用,探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电子科技大学肖波团队《Adv Sci》:纳米工程菌通过增强光免疫疗法和微生物色氨酸代谢口服治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免疫治疗存难题。肖波教授团队开发纳米细菌平台 LR - S - CD/CpG@LNP,整合三重机制,抑制肿瘤、调节菌群,为 CRC 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