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Res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童超团队揭示胎盘滋养细胞外泌体来源Neprilysin触发子痫前期高血压的分子机制

2025-05-07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解析了血管新生失衡的关键调控节点,通过“转录因子-效应蛋白-信号通路”调控中的可干预环节,为血管新生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潜在干预靶点。 

血管新生是维持组织稳态与修复的核心生理过程,其动态平衡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失衡的血管新生可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过度激活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增殖性病变,而新生不足则与心肌梗死、下肢缺血等缺血性疾病密切相关。生理性血管新生依赖VEGF和Notch信号的精密协作。在此过程中,转录因子作为核心调控枢纽,通过时空特异性的基因表达重编程,精确指导血管网络的形成与重塑。因此,揭示关键转录因子的作用网络及调控机制,为开发靶向促血管/抗血管疗法提供新策略,对突破当前临床治疗困境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4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李晓东/高平进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Endothelial KLF15/VASN Axis Inhibits Angi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Notch1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转录因子KLF15通过转录激活内皮细胞关键因子VASN表达,进而特异性激活Notch1信号通路并抑制血管新生的分子互作机制。该研究解析了血管新生失衡的关键调控节点,通过“转录因子-效应蛋白-信号通路”调控中的可干预环节,为血管新生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潜在干预靶点。 

研究团队基于前期KLF15调控血管稳态的研究基础,通过内皮细胞RNA-Seq通路富集分析,发现KLF15与血管新生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为明确其功能,研究者构建腺病毒过表达系统和内皮细胞特异性KLF15敲除小鼠,在体外新生实验与体内视网膜血管新生中均证实KLF15负向调控血管新生。为深入解析分子机制,采用多组学整合策略将RNA-Seq、ATAC-Seq和ChIP-Seq上调的基因交集分析,筛选锁定VASN为KLF15的关键下游效应分子。KLF15通过其保守DNA结构域特异性识别VASN启动子区域,协同染色质开放状态,显著增强VASN的转录活性及其蛋白水平。 

进一步研究表明,VASN同样具备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且Dll4诱导的Notch1信号激活依赖VASN表达。在内皮细胞特异性KLF15敲除小鼠中,VASN的过表达可逆转视网膜血管新生亢进表型,该效应可被Notch1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显著阻断。此外,内皮细胞特异性VASN敲除小鼠表现出与KLF15敲除小鼠一致的视网膜血管新生表型。机制上,VASN通过其EGF-like结构域与Notch1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增强Notch1胞内结构域的表达及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出芽。值得注意的是,外源性的重组VASN蛋白及其EGF-like结构域衍生肽段均能有效激活Notch1信号通路并抑制血管新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KLF15/VASN轴作为血管新生调控的分子枢纽。转录因子KLF15通过重编程驱动VASN的转录激活,后者作为Notch1信号的特异性分子伴侣,通过EGF-like结构域介导Notch1受体的高效激活,进而抑制血管新生的关键机制。该信号轴实现了血管新生的精准时空调控,其干预策略兼具靶向特异性和调控多维性,为精准治疗血管新生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李晓东副研究员和高平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佳、赵佳佳和周寒诞硕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epub/10.1161/CIRCRESAHA.124.32549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000, encodeId=ee4b2264000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996896e0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新生#</a> <a href='/topic/show?id=f1fa10528f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Klf15#</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528, encryptionId=f1fa10528fd, topicName=Klf15), TopicDto(id=89670, encryptionId=5996896e011, topicName=血管新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08 10:48:36 CST 2025, time=2025-05-0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8 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NAT COMMUN:线粒体控制伤口愈合和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生成

血管是一个高度可塑性的组织,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能够从静止状态切换到活跃的增殖状态。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ECs)的代谢重编程是至关重要的,以满足生长条件下不断增加的细胞能量需求。

Cardiovasc Res:谱系示踪技术揭示心脏侧枝动脉的形成机制

1月13日,Cardiovascula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研究论文“Genetic lineage tracing discloses arteriogenesis a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collateral growth in the mouse heart”。该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心脏在损伤

Cancer:Angiozyme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失败

     RPI.4610 (Angiozyme)是靶向VEGFR-1 mRNA的抗血管生成核糖酶,一项II期研究发现,该药物不能有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病人。该研究1月26日在线发表在《Cancer》上。(Cancer. 2012 Jan 26.)        该研究的45个病人都经过了预处理。93%的病人接受了至少两线的

PNAS:血管内皮细胞“Gab1-PKA-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IMM)罗金才研究组发现,血管内皮细胞“Gab1-PKA-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附图:Gab1基因敲除导致小鼠缺血性血管新生、侧枝循环建立出现缺陷(图示上半部分),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信号调控通路出现障碍而引起的(图示下半部分)。 血管新生是心脑、肌肉等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后进行自身修复的重要环节,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组织

PNAS:肥胖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肥胖促进血管新生唤醒休眠肿瘤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肥胖会增加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还与多种癌症死亡风险升高有关。但肥胖究竟是如何增加癌症风险的,目前还不清楚。

Angiogenesis 北京大学王凯团队建立可视化的毛细血管类器官模型用于血管新生的药物筛选

该研究基于基因编辑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可定量血管新生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并利用该模型鉴定出Repsox是潜在的促血管新生药物,为体外靶向血管新生药物筛选提供了新工具。

Blood:复旦大学赵冰樵团队发现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新型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一种被称为 “重组ADAMTS13”的药物可以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血液》杂志。赵冰樵团队采用活体小鼠脑血管多光子显微镜实时动态成像等先进技术,发现敲除ADAMTS13基因后,小鼠在脑卒中恢复期时血脑屏障的破坏更加严重,血管内大分子物质的血管外渗漏

OCC 2014:新脂肪因子Chemerin:诱导自噬 调控血管新生

随着瘦素与脂联素的发现,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量储存器官,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这引起了心血管领域的广泛重视。Chemerin就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它由脂肪细胞分泌,是一种以前体形式分泌的蛋白质,由163 个氨基酸组成,经细胞外丝氨酸蛋白酶切除羧基末端部分氨基酸后成为16KDa 的有趋化活性的Chemerin,通过自分泌作用参与脂肪细胞分化及葡萄糖转运;亦可通过旁分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