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进去水,尿出来酒?有人花钱买酒喝,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人因为天生自带酒精而烦恼

2024-10-27 williamhill asia 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61 岁 Grace 尿液酒精含量高但未饮酒,医生发现是膀胱发酵产生酒精,确定为 “膀胱发酵综合征”,与糖尿病有关,抗真菌治疗未成功,体内自动产乙醇罕见,该疾病应受重视。

61岁的Grace,因患有肝硬化,在等待肝脏移植,但是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在检查中发现,她的尿液中酒精含量是正常人的9倍还要多,但是Grace并没有饮酒的习惯,医生们则认为她有酗酒的问题,而且故意隐瞒,告知她必须戒酒,否则不符合接受肝脏捐赠的条件。

万般无奈下,Grace来到一家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经过检查,她的尿液结果仍然显示酒精含量高,只是这次医生在对她的尿液和体液分析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酒精后,可以在尿液中检测到乙基葡糖醛酸苷和硫酸乙酯等乙醇代谢物,仅有2%~10%的酒精会以尿液、汗液和呼气等方式排出。而Grace的尿液中,虽然酒精含量高达正常值9倍多,但是乙基葡糖醛酸苷和硫酸乙酯检测全部呈阴性。更令人意外的是,Grace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很低,这并不是摄入酒精后的情况,也没有酒精中毒的症状。那么,她尿液里的高酒精含量并不是酗酒所造成的。

医生为了寻找病因,设计了尿液实验,在实验前,他们在没有加入发酵抑制剂的37°C试管里闻到了酒精的味道,并且培养了一天之后,发现这个样本产生了浓度为800mg/100mL的酒精。而相比之下,在4℃下培养或是加入了发酵抑制剂的尿液中却没有产生多少酒精。由此可见,Grace尿液里的酒精很有可能是在体内某个器官里发酵产生,而这些酒精没有进入血液——医生推测,膀胱很可能就是“案发地点”。这个病例刊发在《内科学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研究人员建议将这种疾病命名为“膀胱发酵综合征”(bladder fermentation syndrome)或是“尿液自动酿酒综合征”(urinary auto-brewery syndrome)。

图片

现实生活中,不仅有“酿酒厂”在膀胱的病人,还有一些病人的“酿酒厂”在消化系统里,这类疾病被称为“自动酿酒综合征(ABS)。

相对而言,“酿酒厂”在膀胱内的Grace幸运些,并未对她的健康有所影响。这是由于膀胱壁不易渗透水和乙醇等小分子,因此酒精会被困在膀胱里,只能随尿液排出,而不会进入血液。这也是前文中检测她的血液时,酒精浓度并没有升高的原因。她已经被重新许可进行肝移植,之外,并未过多影响她的健康。

正如在酿酒厂里,人们使用酿酒酵母对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一样,这位患者就好像在自己的膀胱中开了一座“酿酒厂”。随后医生也确定了酵母菌的具体种类——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这是一种人体内常见的真菌,但通常情况下它的数量并不会有这么多。

医生认为光滑念珠菌的大量繁殖可能与她的糖尿病有关。论文作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病理学副教授Kenichi Tamama表示:“这种真菌是正常人体菌群的一部分,正常人体内都可能存在这种真菌。但在这一案例中,患者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她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菌提供了食物。”

随后,医生尝试使用了抗真菌药物对她进行治疗,但遗憾的是,治疗并未取得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她的糖尿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研究人员在Grace的尿液中检测到大量的葡萄糖,以及远高于正常含量的酵母——被确认为白色念珠菌——一种在体内发现的天然酵母。因此研究者怀疑,可能是这种酵母将这位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糖分发酵成了酒精。

体内自动产生乙醇的案例非常罕见,但医生认为,膀胱发酵综合征这种疾病应该受到重视。

参考资料:

[1] KM Kruckenberg, JA Rymer, AW Pasculle and K Tamama. Urinary Auto-brewery Syndrome: A Case Report. Ann Intern Med. 2020. DOI: 10.7326/L19-0661

[2] J Yuan, C Chen, et al. Fatty Liver Disease Caused by High-Alcohol-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2019, 30(4): 675-688.

[3] K Painter, BJ Cordell and KL Sticco. Auto-brewery Syndrome (Gut Fermentation).In: StatPearls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3487, encodeId=839e223348e7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77e6652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href='/topic/show?id=2ad510439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a></a> <a href='/topic/show?id=abd7120635d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膀胱发酵综合征#</a> <a href='/topic/show?id=78a21206369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滑念珠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0636, encryptionId=78a212063699, topicName=光滑念珠菌), TopicDto(id=76652, encryptionId=4f77e665253,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04395, encryptionId=2ad5104395dc,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20635, encryptionId=abd7120635d0, topicName=膀胱发酵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Oct 27 23:03:36 CST 2024, time=2024-10-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J Ethnopharmacol:五味子有效成分Gomisin A对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五味子有效成分对糖尿病性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并利用糖尿病性皮肤创面模型验证其作用机制。

研究提醒:经常吃这些肉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引人关注的研究,揭示了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JACC-CardioOncology:SGLT2i用于糖尿病患者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的一级预防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钠(SGLT2is)最初研发是为了治疗2型糖尿病(T2DM),SGLT2i治疗与T2DM合并癌症患者发生CTRCD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BMC MED:血浆蛋白质组学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这项研究发现了患有和未患有终末期糖尿病的人群中共有的和独特的与死亡率相关的蛋白质,并强调了蛋白质在改善不同终末期糖尿病亚群死亡率预测方面的作用。

《自然》子刊:基因疗法“治愈”糖尿病的4大策略和广阔前景

基因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展现潜力,可针对不同机制保护、恢复或逆转 β 细胞功能,包括补充胰岛素等因子、调节免疫、补充 β 细胞调节因子及诱导 GLP-1 表达,有望与细胞治疗结合带来治愈希望。

Rheumatol Int: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会更高吗?

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较高,且相较于非axSpA人群,axSpA患者发展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一周一针,长效降糖减重!朱大龙教授解读:新药使84%患者血糖达标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伊诺格鲁肽可显著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体重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心血管获益,安全可耐受。

奇怪的糖尿病,每日4种降糖药仍无法控制血糖

35 岁魏女士患糖尿病 10 年难控血糖,后被诊断为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介绍其症状、诊断与治疗。

JCN:邵乐文教授揭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衰弱的关系

血糖控制水平与衰弱呈正相关,糖尿病痛苦与衰弱也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血糖控制、糖尿病痛苦与衰弱之间的联系,为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控制不住的血糖,原来另有玄机

52 岁糖尿病患者诊断为无铜蓝蛋白血症,介绍该罕见病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包括因基因突变致铁代谢异常及相关症状,目前主要治疗为铁螯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