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北京大学林坚等发现γδT细胞与癌症细胞靶向抗体的化学工程能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2025-07-08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报告了用于增强肿瘤治疗的抗体-γδT细胞偶联物的开发。

γδT细胞在过继性细胞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肿瘤靶向效率较低。

2025年6月27日,北京大学林坚、陈兴、郭红燕、Chen Long共同通讯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Chemical engineering of γδ T cells with cancer cell-targeting antibodies for enhanced tumo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用于增强肿瘤治疗的抗体-γδT细胞偶联物的开发。

该研究通过评估细胞表面的不同生物分子,唾液酸(各种细胞表面聚糖的末端糖)被确定为通过用含有生物正交官能团的非天然糖标记代谢聚糖将抗体锚定在γδT细胞上的最佳位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特异性纳米体(αPD-L1)通过点击化学结合到γδT细胞上,产生的αPD-L1-γδT淋巴细胞对PD-L1阳性癌症细胞系、患者来源的原发性癌症细胞和活体小鼠中的异种移植肿瘤表现出增强的细胞毒性。从机制上讲,αPD-L1-γδT细胞通过与PD-L1结合靶向癌症细胞和肿瘤,并诱导癌症细胞焦亡。此外,αPD-L1-γδT细胞重塑肿瘤微环境,使其具有免疫活性,至少部分是通过CCR5-CCL5轴募集和激活CD8+T细胞。这项工作为γδT细胞的化学工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策略,以改善治疗应用。

图片

与传统的αβT(αβT)细胞相比,γδT(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独特亚群,具有独特的T细胞受体(TCR),即γ链和δ链。不同于αβ TCRs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依赖性抗原的识别,γδ T细胞的TCRs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即以磷抗原作为分子胶形成的BTN3A1/BTN2A1复合体。不依赖于MHC的抗原识别机制使γδ T细胞成为同种异体细胞治疗的理想选择,因为预计不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γδ T细胞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抗肿瘤活性,这引起了人们对基于γδ T细胞的过继细胞治疗的广泛兴趣。然而,像大多数用于过继细胞转移的免疫细胞一样,体外扩增和未工程化的γδ T细胞通常导致有限的临床益处,这是由于低肿瘤靶向效率和转移细胞的有限活化。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已经开发了几种工程方法来提高γδ T细胞的抗肿瘤功效。例如,嵌合抗原受体(CARs)已经被工程化到γδ T细胞,受到αβ CAR-T细胞巨大成功的启发。尽管前景看好,但基因工程和γδ CAR-T细胞的大规模生产仍然昂贵且耗时。或者,细胞表面的化学工程代表了一种调节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αβ CAR-T细胞)功能的多用途和有前途的方法。因此,假设对γδ T细胞表面进行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化学工程改造,将为工程改造的γδ T细胞提供增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易于生产。

图片

γδT细胞表面抗体的结合(图源自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基于这些考虑,研究人员报告了通过细胞表面聚糖的化学工程开发抗体-γδT细胞偶联物的进展,并证明了其在体外和体内的增强抗肿瘤功效。通过评估不同的细胞表面生物分子,选择细胞表面唾液酸(各种细胞表面聚糖的末端糖)作为肿瘤靶向抗体的锚定位点。通过利用最近基于1-O-乙酰基-N-叠氮基乙酰基-甘露糖胺-6-双(S-乙酰基-2-硫乙基)-磷酸盐(AMS-ManNAz-P)开发的快速代谢聚糖标记策略(fMGL),抗体被高效快速地结合到细胞表面唾液多糖上,而不会干扰γδT细胞的功能。

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与抗PD-L1抗体结合的γδT细胞(αPD-L1γΔT细胞)对PD-L1参与的癌症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原发性癌症细胞表现出有效的杀伤作用,并抑制肿瘤生长。从机制上讲,αPD-L1与PD-L1的结合将αPD-L1-γδT细胞靶向癌症细胞和肿瘤,从而诱导癌症细胞的焦亡。此外,αPD-L1-γδT细胞的浸润塑造了免疫活性肿瘤微环境(TME),至少部分是通过CCR5-CCL5轴募集和激活CD8+T细胞。因此,该研究中开发的抗体-γδT细胞偶联物为工程化具有增强抗肿瘤活性的γδT淋巴细胞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参考信息: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f256/8176682?searchresult=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484, encodeId=3d9f22e2484d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55582984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6ad6105982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γδT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5982, encryptionId=6ad6105982a9, topicName=γδT细胞), TopicDto(id=82984, encryptionId=c5558298426, topicName=肿瘤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08 11:01:09 CST 2025, time=2025-07-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Cell:万物可控:机器学习如何解锁蛋白质“开关”,开启活体按需功能调控新时代?

《Cell》研究开发 CAGE-Proxvivo 策略,借助机器学习设计非天然氨基酸 “笼子” 与化学 “钥匙”,实现活体小鼠内蛋白质功能精准可逆调控,为肿瘤治疗、免疫调节等领域提供新工具。

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团队,最新Nature子刊,肿瘤治疗新“神器”!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制备基于氮掺杂碳载体的单金属原子催化剂(SACs),具高催化活性,经表面修饰后可通过产生活性氧抑制肿瘤,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暨南大学薛巍/朱静宜ACS Materials Letters:三重钙离子超载策略联合光热用于肿瘤归巢治疗

暨南大学团队开发 CMD 纳米颗粒,以癌细胞膜包裹负载姜黄素的无定形碳酸钙,借光热效应、姜黄素调控及酸响应释钙三重机制致 Ca²⁺超载,实现高效肿瘤靶向杀伤。

郭元彪教授:主角与配角?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拥有无限可能

【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中医教研室副主任、胃肠肿瘤多学科团队成员郭元彪教授分享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独有优势,以及他对中西医结合模式的看法。

肿瘤治疗的“幕后英雄”:王娟教授谈影像学评估监测和MDT诊疗

【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娟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深入剖析影像学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评估与监测作用及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如何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全面的治疗方案。

Nat Nanotechnol:陈小元/杨延莲合作提出了新的纳米疫苗策略,用于肿瘤治疗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称为NICER的纳米疫苗策略,该策略基于一种纳米囊泡系统,该系统将CSC特异性抗原展示和表观遗传纳米调控剂封装与树突细胞靶向适体整合在一起,以同时根除CSC和大量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