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磁共振神经成像揭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成像特征

2025-05-13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凭借其优越的神经与背景对比度,已成为精确显示神经的首选方法。一些研究已尝试将磁共振神经成像应用于检测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异常,并指导神经阻滞和消融治疗。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伴有疼痛的皮疹。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通常会侵犯单侧的胸段背根神经节(DRG),引发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带状疱疹相关疼痛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这是一种慢性疼痛,通常在皮疹出现后持续超过 3 个月。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且该疼痛的不同阶段对抗带状疱疹治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目前还缺乏与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相关的体内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不仅对于理解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优化临床决策和监测疾病进展也必不可少。此外,确定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受影响的背根神经节,对于精确的神经阻滞或消融治疗至关重要。先前的病理学研究推测,背根神经节可能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可能与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细胞炎症和出血性坏死有关。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内成像特征,也不清楚其与不同疾病阶段的关联。

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凭借其优越的神经与背景对比度,已成为精确显示神经的首选方法。一些研究已尝试将磁共振神经成像应用于检测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异常,并指导神经阻滞和消融治疗。然而,先前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臂丛神经和颈神经,包括神经丛的 T2 信号升高、神经扩张以及肌肉去神经支配的改变。虽然背根神经节被认为是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的主要靶点,但磁共振神经成像在显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背根神经节方面的应用很少,尤其是对于胸段背根神经节。最近的一项初步研究表明,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受累侧的背根神经节和脊神经在 T2 加权序列上可能会出现肿胀。然而,这项研究纳入的是不同节段的背根神经节,而非胸段背根神经节。重要的是,磁共振神经成像尚未被用于研究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胸段背根神经节的成像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评估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DRG)的成像特征,并探究其与疾病阶段和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

对 26 例连续的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急性疱疹神经痛、亚急性疱疹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以及 13 名健康受试者,使用 3T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以显示胸段背根神经节。将每位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的 T1-T12 背根神经节分为三组(显著受累节段、皮疹分布节段和非皮疹分布节段)。测量并比较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积和 T2 信号强度(SI)。同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学数据。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显著受累的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积比,分别大于该患者非皮疹分布节段的背根神经节体积比以及健康组的背根神经节体积比(均 P < 0.05)。急性疱疹神经痛组和亚急性疱疹神经痛组中受累背根神经节的体积比,均高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均 P < 0.05)。对于 T2 信号强度,在三个疾病阶段之间未发现差异。血沉(ESR)指标是唯一与显著受累背根神经节节段体积比相关的参数(r = 0.48,P = 0.01)。


图 皮疹分布节段、显著受累节段、无皮疹分布节段与健康组之间背根神经节体积比和 T2 信号比的比较

本项研究表明,磁共振神经成像能够显示并识别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变化。受累胸段背根神经节的成像特征在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差异,且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与血沉指标相关。

原文出处:

Dejun She,Yalan Yan,Junhuan Hong,et al.The value of MR neurography in assessing lesions of the thoracic dorsal root ganglia in patients with zoster-associated pain.DOI:10.1007/s00330-025-11575-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541, encodeId=2e4e2264541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e648550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带状疱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8550, encryptionId=dde64855037, topicName=带状疱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1 22:17:39 CST 2025, time=2025-05-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11 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高位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一例

60岁徐先生患带状疱疹疼痛剧烈,介绍其机制,强调早期干预,指出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效果显著,能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

Infect Dis Ther: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不同人群带状疱疹(HZ)并发症的发生率。

RMD Open:Valaciclovir有效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Anifrolumab期间的带状疱疹风险

本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证实,Anifrolumab治疗的SLE患者中,预防性使用Valaciclovir可显著降低HZ风险(绝对风险降幅8.9%),且安全性良好。

Cell子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潜在的缓解疼痛的益生菌!

该研究探究了肠道菌群在带状疱疹和PHN相关疼痛中的作用。带状疱疹或PHN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变化,微生物标志物可预测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展。

预防带状疱疹如何接种疫苗,这篇文章说全了!

带状疱疹发病率随年龄上升,易引发严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含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RZV 为有效预防手段,介绍其保护期、效力等 15 个常见问题及副作用,强调接种对预防疾病、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Front Med: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持续时间特征与疼痛强度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特征与疼痛强度之间的关系,假设与间歇性疼痛相比,持续性疼痛与更高的疼痛强度相关。

Clin Pract:带状疱疹和乳腺癌之间有相关性吗?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带状疱疹(HZ)与乳腺癌(BC)后续诊断之间的可能关联。

Front Genet | 中国学者研究:肠道菌群、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遗传洞察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道疾病是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其中,肠道菌群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HZ和PHN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

Front Neurol: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文超声引导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眼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眶上神经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眼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得了带状疱疹,为啥引发了“腰腹疝”?

78 岁男性因便秘和侧腰腹部隆起就诊,曾患带状疱疹,诊断为带状疱疹后腹部假性疝,介绍其病因及可能并发症,强调预防带状疱疹重要性。